7個方法,讓孩子慢慢從依賴走向獨立

1532426.jpg (1200×626)

在心理學中有著這樣的三個觀點:

孩子現在的自律性差,不代表未來他的自律性差。

孩子現在的自律性好,不代表未來他的自律性好。

多數孩子和成年人都有自律性好的某個方面。只有極少數人會形成兩個極端,那就是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自律性和對任何事情都有很強的自律性。

上周末和朋友閒聊時她和我抱怨道:

我家孩子今年10歲玩,在學習,生活的自律性都比較差,的時候專心,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日常的行為習慣還行,老師對他的評價就是比較內向。

我平時比較嚴厲,他爸爸在外地上班,很少回來。我現在很急躁,有時控制不住,會發脾氣。

孩子每次給我說好多電影裡面的內容,我不知道說什麼,很鬱悶。平時我上班一天也沒什麼時間管他,真不知道怎麼聊,怎麼去和他溝通。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同一個煩惱,或者抱怨就是:

我家孩子自制力太差了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和他溝通?

如果孩子在玩的時候專心,說明他屬於一種被動的專心,因為玩遊戲不太需要動腦,是根據視覺影像的吸引,而被引發的貌似專注。

這表明,他在很多時候正是在逃避學習帶給他的痛苦。

而朋友的孩子,10歲正處於模仿尋找榜樣的時期,如果這個時候身邊沒有一個非常正向、能夠帶給他動力的榜樣力量,那麼有可能會被身邊不良同學的習性帶偏。

而且如果父親經常出差不在身邊,孩子對於父親男性力量的學習,會少了一個最直接的力量來源,那麼他可能投向學校老師。

蘇聯有一個教育家曾這樣說過「如果找了100種辦法,這個孩子都沒有改變的話,我會去尋找第101種」。

這句話說明什麼意思呢?

作為老師,你無權選擇孩子,你只有選擇你的方法;作為家長更是無權選擇,所以我們只能走進孩子。

孩子都是可愛的,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兒童的一種天性。

可是,我們往往就會用「好」和「壞」來評判一個孩子,給他貼上標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貼上標籤的最大的壞處就是孩子再沒有自信了。

對於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強的孩子,家長不妨試試下面7個小妙招嗎,有效提高孩子自律性。

一、家長要有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

由於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會有安全感。

二、不要當面批評孩子,尤其是不要當著小夥伴的面去批評他。

做家長的要儘量迴避孩子情緒低落或激動時去批評他。

三、一次只提一個要求,並堅持一段時間。

如果我們一次就給孩子提非常多的要求,他會無所適從。

四、尊重孩子的選擇,還要提供一個迴旋的空間讓他選擇。

比如今天你想讓他做10道題,那你可以問他今天是做3道還是做5道,讓他自己選。

五、誇讚孩子努力的具體行為,少說空洞的讚美。

我們經常會說「你真棒」,這種鼓勵是應該的,但是最好鼓勵孩子經過努力帶來的一些變化。

比如誇讚孩子,「看出來了,今天你寫的字很認真」「今天你給奶奶盛了一碗飯,真孝順」……

用這樣的語言去誇獎一定要夸到他的一個具體行為上,指的是這件事情獲得了我們讚美。

六、用心觀察孩子的一些動作,過後再加以規勸。

孩子在成長當中,他總會有一些動作和成年人不一樣,你可能會覺得不適合,如果你需要他像別的孩子一樣大方的話。

你不如回去以後跟孩子說,「你看剛才那個小朋友他表現得多好,大家就了解他很多,你下次能不能也這樣?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希望爸爸媽媽給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接受你對他的成長建議,而不是對他的指責。

七、如果家庭搞什麼活動時要提前跟孩子商量,讓孩子學著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親子關係溝通的核心問題是:

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無論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我堅強的後盾,無論我成長的哪一步,爸爸媽媽都能給我一個成長的建議。

這樣的話,孩子的成長會慢慢由依賴走向自主,自我管理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