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做人一定要會送「人情」,否則人家得便宜還不感謝你

1512403.jpg (1200×626)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做人一定要會送「人情」,否則人家得便宜還不感謝你

你是個會送人情的人嗎?或許很多時候,我們的初心是好的,純粹的是想幫助別人,甚至是不求回報地幫助別人。可是這世間有多少人好心好意地送出了人情,卻把恩人變仇人呢?甚至把自己給毀了。

即便是哲人尼采也義憤填膺地說:何謂人情,有來有往者才有人情,第一次我敬你一分,你毀我十分,便再無第二次。

極是!

西元1972年2月,在山東臨沂的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了一部竹簡本,震驚海內外,此書名曰《孫臏兵法》,隨著考古發掘,這部失傳上千年的古籍終於重見天日。

當世人翻開《孫臏兵法》時,書中赫然寫著三個字:擒龐涓。

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恨,要讓孫臏不惜筆墨寫下擒殺龐涓的事蹟呢?這明明是部兵書,卻記載了孫臏的恨。

如果我說這書中寫著「人情」二字,你信嗎?

為了表現縱橫家之間的內鬥精神,有人說孫臏和龐涓是鬼穀子的徒弟,其實,這是個謠傳。正史中從未記載過此二人是鬼穀子的徒弟。說鬼穀子的徒弟喜歡內鬥也是子虛烏有的,根據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記載,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甚至與蘇秦不是一個時代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戲劇化的情節,使得熱愛八卦的世人對鬼穀子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小編為什麼要說孫臏與龐涓的恩怨起源於人情呢?因為人情一旦送不好,可能恩人變仇人。

就如,有位道友老孫最近遇到的問題。他在公司裡打拚多年,終於混成了高管。於是他邀請朋友老李加入公司。本來是好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老李跟老闆的關係走得越來越近了,老孫反而坐起了冷板凳。

於是在老李的嘴裡,老孫成了小孫,老李成了李總。老孫不恨老李,恨的是自己當初不該送這份人情。

「朋友混得好,本應該是為他高興的,可是現在我們之間出現了利害衝突,導致我在公司快混不下去了,是我心胸狹窄了嗎?」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做人一定要會送「人情」,否則人家得便宜還不感謝你

龐涓,如今在世人的眼裡,儼然就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

可是,孫臏之所以能在魏國當上賓,謀一份差事,這一份工作本就是龐涓介紹的,史料記載:龐涓仕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孫臏,乃召之。

很顯然,龐涓心裡是清楚的,孫臏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但仍然選擇推薦了這位老同學。

小編真想穿越到古代去阻止龐涓,對他說一句:「送人情這件事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啊。」

你要說這純粹是為了算計孫臏,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因為龐涓原本可以選擇不推薦,不做就不會錯。

如今看來,龐涓的動機有兩個,第一,同學的情誼;第二,給魏國推薦人才。你好,我好,大家好,何樂而不為呢?如果說有第三,也可以,孫臏到了魏國,就到了自己的地盤上,容易控制。又或者說有第四個,根據文藝作品裡的描述,龐涓推薦孫臏,是想讀《孫子兵法》。

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職場的劇情並沒有按龐涓設計好的演繹,他本以為把人情送給了孫臏,孫臏會領情,給自己留三分面子,做好自己的本分。可是龐涓發現孫臏到了魏國,迅速得到了魏王的認可,危及到了自己的地位。

我們當然可以說龐涓嫉賢妒能,可孫臏是否考慮到了龐涓的立場了呢?

如果說龐涓不恐懼,那是不可能的,小編說不是,史學家們也不答應,畢竟不管是《史記》,還是《資治通鑒》都記載了龐涓接下來的做法: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欲使終身廢棄。

很顯然,龐涓選擇殘害孫臏。這人情送的,反目成仇了。

但是,小編覺得龐涓的心底是愛孫臏的,為什麼呢?因為他並沒有直接殺孫臏,而是「斷其兩足而黥之」。

孫臏原本不叫孫臏,臏是臏刑,也就是「斷其兩足」,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孫臏,使其不能隨意走動,不能開展遊說活動,找不到工作。同時,還用了黥刑,也就是在臉色刻字,毀了孫臏的容貌,使再不能做官。

這麼做有用嗎?當然有。龐涓千算萬算,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還是讓孫臏找了機會逃去了齊國。但是,當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大將時,孫臏說:「刑餘之人不可」,因為自己受了黥刑,就不能再做官了。於是孫臏只能做幕後軍師。

孫臏逃去了齊國,龐涓會後悔嗎?我認為會,那為什麼當初婦人之仁不殺掉孫臏呢?想必就是顧忌到了同窗之情。

這就好比影視作品裡的大BOSS在結尾一樣,囉裡囉嗦講一堆廢話,硬是不動手,結果被主角出其不意地反殺了。

如此戲劇化的劇情,確實引人入勝。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做人一定要會送「人情」,否則人家得便宜還不感謝你

龐涓的初心是好的,給老同學安排份工作,於公於私都是好的,結果控制不住局面了。這份原本是順水推舟的人情,反倒給自己的事業埋下了禍患,給自己的人生撥動了倒計時。

我不知道龐涓用兵的本領如何,至少在送人情的能力上是不如孫臏的,有證據嗎?

還真有。

西元前341年,龐涓領兵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齊國求救。

面對韓國的求援,齊國救還是不救呢?鄒忌認為「不如勿救」,立場鮮明地表示,不救韓國。孫臏認為,這份人情是要送的,但送人情是要講究藝術的。

如果人情送的太早,那等於是代替韓國挨打,不划算。所以應該怎麼辦呢?先口頭承諾韓國,堅定他們抵抗的決心,等到魏國和韓國的戰力消耗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再插手。

為何這麼麻煩呢?第一可以減少成本,這個道理很好理解,韓軍雖然弱,但是與魏軍奮力廝殺,勢必可以極大的減弱魏軍的實力。重點是第二,如果人情送的太早,韓王會覺得齊軍只是輔助,成功主要靠自己。如果當韓軍處於生死存亡之際,齊國再出兵,那就是救命之恩。

果不其然,韓軍五戰五敗,不惜開出了「委國於齊」,也就是甘願當齊國附庸的條件求齊國救命。

火候到了,這時候田忌和孫臏方才出兵,馬陵之戰開始,孫臏使用「減灶增兵」的計謀,將擒殺龐涓。

《孫臏兵法·擒龐涓》中記載: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禽龐涓。

且不說兵法素養,龐涓與孫臏在送人情方面的能力就可一見高下。龐涓送的人情,反而害了自己。孫臏送的人情,名利雙收。

相信很多讀者朋友會好奇,在武俠小說裡,為什麼總要在生死存亡,千鈞一髮的時候,俠客們才會突然從天而降出手相救,因為如果想實現「英雄救美」的目的,就必須把握好火候,把人情送好。

大俠們行走江湖多年,定是懂送人情的道理的,出現的太早,這份人情就不值錢了。一定要等到救助物件遇到了生命危險的時候,再把這份人情送出去,那就是救命之恩了。屆時,俠客們會得到這麼一句回應:

「小女子無以為報,只好以身相許了」。

居然是送人情,應該怎麼送呢?小編幫大家歸納幾條送人情的藝術:

1、 人情可以送,但一定不要隨便送,「自作多情」的人情沒有價值。

2、 送人情要講究時機,只有在對方真正需要的時候才送。

3、 送人情要量力而行,能力之外的人情千萬不要送,控制不了。

4、 送人情要適度,給的太多,反而恩人便成仇人。

5、送人情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小恩也能養貴人。

6、 人情是存摺,送出去的一定要能收回來,最好能名利雙收。

你要知道,送人情不是為了做人精,而是為了做個有人情味的人。

10個人關注我,9個成爲富人;給你的人生一點感悟,教你如何努力獲得最大的成果,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就會更近一點。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