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的完美主義,會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

過分的完美主義,會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

做什麼事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盡自己努力了就不會後悔,但是千萬不要吹毛求疵,事事做的完美,成大事就要有大的格局,而不是事事計較!

一個人,凡事盡職盡責、盡善盡美,這不是過錯,而是有責任心有理想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往往是一個人成功的開始。然而,如果過分追求完美,超過合理限度,則容易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引起情緒疾病。這些被捲入“完美風暴”的人,卻往往還沒意識到原因所在。世界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有些朋友卻過分追求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缺,到頭來得到的往往只是痛苦不堪。其實完美不完美都是相對的,斷了手臂的維納斯雕像千百年來無論人們給她安放上什麼樣的手臂,都不及她斷臂時的美麗,這何嘗不是一種不完美中的完美。

當你在為事情做不完美而苦惱時,不要忘了在不完美中發現完美。

英格蘭著名球星貝克漢姆在接受訪問時,曾自曝患有強迫症,要求一切都完美或是井井有條。只要閒下來,他就會一遍遍地擺放家中的飲料、衣服和雜誌等,直到達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時才會停止。根據美國精神學會的統計,全球有超過300萬人罹患這種“完美強迫症”,其中有不少像貝克漢姆一樣的成功人士。

社會對成功人士的要求往往很高。例如,在公共場合,他不能亂說話,不能亂喝水,工作也成了由外在動機而不是內在性情所主宰。拿貝克漢姆來說,他作為國家隊隊員出場時,就不僅僅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國家。觀眾往往也會從國家的高度來要求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時,他踢球就不再是為了快樂,而是為了眾人的期望和重托。正是在這種壓力下,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再次提高,促使自己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而一些原本很開心的事情,因為有了壓力和包袱,也變得不再快樂。實際上,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過分考慮功利目標,人離天性就會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刻板。

而這時候心理功能受到扭曲,就會以強迫症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而又達不到完美,就必然會產生浮躁。過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償失,反而會變得毫無完美可言。

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男人來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了大門後,迎面又見兩扇小門,一扇寫著:美麗的,另一扇寫著:不太美麗的。

男人推開“美麗”的門,迎面又是兩扇門。一扇寫著“年輕”的,另一扇寫著“不太年輕”的。男人推開“年輕”的門——這樣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後推開九道門,當他來到最後一道門時,門上寫著一行字:您追求得過於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笑話當然是笑話,但是說明一個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在漸漸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特點或者說一種天性。應該說,這沒有什麼不好。人類正是在這種追求中,不斷完善著自己,使得自身脫去了以樹葉遮羞的衣服,變得越來越漂亮,成為這個世界萬物之精靈。

如果人只滿足於現狀,而失去了這種追求,那麼人大概現在還只能在森林中爬行。我們對事物總要求盡善盡美,願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無縫的地步。可見,追求完美並不是件壞事,對於某些人和職業甚至還是很必要的,比如音樂、美術、服裝設計等。但時間長了以後,就自然會形成這樣一種情景: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做到自己滿意的地步,那麼必定是吃不好,也睡不好,總覺得心裡有個疙瘩,很不舒服。什麼事情都會有個度,就像水到了100℃就會沸騰,低於0℃就會結冰一樣,追求完美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變得不完美。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事何物,都要適可而止,如果不達到想像中的徹底完美誓不甘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較勁了,長此以往,心裡就有可能系上解不開的疙瘩,而且這疙瘩會系得越來越大,會系得越來越死。我們常說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出現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像是一根樹枝,即使再堅硬,也會漸漸承受不了我們自己找上門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在現在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代,有效地避免追求完美的不利影響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去做呢?首先,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即:做事情過於追求完美,吹毛求疵。

為了從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為最終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標準很多倍的時間、精力等資源。但是我們都知道,事情到最後的那0.1%最難獲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刻意地去強求它。其次,堅持正常的學習和工作,使生活節律緊湊有序,同時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通過社交及文體活動,分散和轉移對完美的關注。最後,我們必須要知道,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並知足者常樂,才是完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