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太敗家,一個月生活費25000」老人跟兒子告狀,卻被送回老家

喜歡對子女的生活指手畫腳,不尊重子女的個性和選擇,是大部分做父母的通病。

在他們的眼裡,無論子女年齡多大了,是否已經為人父母了,都是小孩子,所做的事情都不靠譜,因此,他們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干涉子女的生活,還動不動就拿「我是為了你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大米還多」、「你是我生的,我會害你嗎」這樣的話去壓子女,把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子女的身上。

對子女而言,你畢竟是生了他們養了他們的父母,他們也相信你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因此,即使子女感到了窒息,對你的干涉感到不滿,也許會看在孝道的份上不會與你翻臉。

可是,子女的配偶就不一定可以容忍你的干涉了,畢竟,你是為了自己的子女好,但不一定是為了他們好。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自己子女的利益,會毫無顧忌地侵犯子女配偶的利益,把他們當作子女的墊腳石而不是親人。

如果公婆依然只顧著自己的想法,打著為兒子好的旗號,讓兒媳婦受委屈,婆媳矛盾自然而然是避免不了的,甚至會衝擊兒子的婚姻。

跟李亞平媽媽一樣,馮阿姨也是一個只考慮兒子、不把兒媳婦當作家人看待的婆婆,引發了婆媳矛盾,但不同的是,她的兒子並不是一個拎不清的男人,在媽媽和妻子之間,選擇了後者,送走了馮阿姨。

回到老家之後,馮阿姨依然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跟以前的熟人大倒苦水:「兒媳太敗家,一個月生活費25000,我跟兒子告狀,卻被送回老家。」

01.我答應帶娃,可是,不到半個月,他們就不讓我帶了;

馮阿姨的兒子30歲了,4年前結婚,在城裡安家立業,兩年前,馮阿姨的兒媳婦生了一個兒子。

孫子出生後,馮阿姨接到了兒子的電話,請求她幫忙帶娃,看在孫子的份上,馮阿姨同意了,搬到兒子家,幫忙照看孫子。

沒成想,她只帶了孫子半個月,就跟兒媳婦產生了衝突。

「她也太講究了,孩子的奶瓶又沒有人用,她卻頻繁要求高溫消毒,真是沒事乾了。」

「孩子的尿不濕什麼的,都非要買好的,說擔心引起過敏,我們小的時候哪有那條件講究,不照樣過來了?我兒子也沒那麼多名堂,不照樣健健康康長大了?」

「都當媽了,還不知道節約用錢,坐月子的時候就不斷地滋補,出去上班了之後天天收快遞,還有她的衣服和化妝品。哪兒的那麼多閒錢花?養孩子不要錢啊?」

「我兒子加班,不回來吃飯,就我們兩個女的,隨便吃點剩菜應付一下不就結了?她倒好,嬌貴得很,看到我把煲好的雞湯收起來,便埋怨我不把兒媳婦當人看。」

「我不幹了,有本事你自己帶娃」,馮阿姨本來是說氣話,以為這樣子可以嚇唬住兒媳婦,讓她老老實實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要求成為一個合格的妻子和媽媽,可是,兒媳婦居然選擇了辭職做全職媽媽,還「客氣」地要求自己回老家。

02.我兒子天天加班,她不懂得心疼,一個月花25000,太過分了;

一開始,馮阿姨並沒有回老家,而是在兒子家對面的小區租了房子,與老伴兩個人一起生活。

「我兒媳婦那麼不靠譜,根本不懂得省錢,要是讓她管錢沒人看著,我兒子的血汗錢一分都留不住,我哪能放心地走啊?」

由於住得近,又無所事事,所以馮阿姨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兒子家轉轉,逗逗孫子,順便監督一下兒媳婦這個全職媽媽。於是,她每去一次,對兒媳婦的不滿就越來越大。

「有這樣當媽的嗎?我孫子才兩歲,她就讓孫子自己抓著勺子吃飯,不餵孩子?我兒子四五歲的時候,我還得追著餵飯呢!她光顧著自己吃了。」

趕上飯點了,看到兒媳婦桌子上的飯菜,馮阿姨心疼得直哆嗦:「就她一個人,也要煲雞湯,也要吃蝦,一素一葷搭配,這得要多少錢啊?」

就更別提她看到兒媳婦買衣服、買化妝品了:「一個家庭主婦,除了買菜的時候需要出門,又不參加聚會,打扮得那麼好看,給誰看啊?」

馮阿姨從兒子那裡得知,兒子和兒媳婦一個月生活費要25000,等於兒子收入的三分之一,這讓馮阿姨徹底坐不住了。

「我兒子天天加班,她不懂得心疼,一個月花25000,太過分了。」

03.明明是兒媳婦太敗家,為什麼兒子攆我回老家?

馮阿姨知道,兒媳婦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人,也會吵架,自己根本奈何不了她,於是,馮阿姨出馬,去找兒子,跟兒子聊了很久,把兒媳婦批得一無是處,要求兒子好好管管老婆,不能任由老婆這樣敗家下去。

「要麼我繼續帶娃,她出去上班,你們兩個把工資卡都交給我,我來負責生活開銷,要麼你管錢,讓她向你要錢,每筆開銷都要經過你的同意。」

讓馮阿姨覺得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是為了兒子考慮,但是兒子不領情,還把自己訓了一頓。

「媽,你不好好幫忙就算了,還給我添亂,你巴不得我離婚啊?」

「她吃點好的怎麼了?我上班賺錢很累,她又要幹家務活、又要帶寶寶,她不累嗎?帶孩子有多麼辛苦,你不是不知道。」

「她是我老婆,她花我的錢,咋了?一個男人賺錢卻不肯給老婆花,傳出去這個男人不被唾沫淹死啊?再說了,她根本沒在自己身上花多少錢,她買的那些好菜我不吃嗎?我兒子不需要營養嗎?」

「既然你橫豎看她不順眼,就回老家去吧,眼不見心為靜,省得我被你們煩死。」

告狀不成,反被兒子送回老家,馮阿姨感到更加鬱悶。聽完了馮阿姨的控訴,同情她的沒幾個人,倒是有不少人指責馮阿姨好管閒事,是個糟糕的婆婆。

「你唯一該慶幸的是,你兒子不糊塗。」

04.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歡對兒女的生活指手畫腳,那你只能離開。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

尊重兒子和兒媳婦,不挑剔他們,不對他們指手畫腳,求同存異,是做父母的教養。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晚輩發自內心的孝敬,你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長輩,樹立好的榜樣,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個人總是鄙視你,瞧不起你,把你的尊嚴踐踏在腳底下,讓你感到不舒服,你願意發自內心尊重他,親近他嗎?

希望父母可以理解張愛玲曾說過的這句話:「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既要孝敬你們,又要養家糊口,經營婚姻,教育子女,發展事業,與老闆同事打交道,你們的兒子真的壓力很大。人到中年,有太多會讓男人崩潰的事情了,而婆媳矛盾正是其中的一個大頭。

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歡對兒女的生活指手畫腳,那你只能離開。難道,你希望兒子為了你孤獨終老、被人笑話嗎?兒子也有自己的人生,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即使幫不上忙,但是,不拖兒子的後腿,你必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