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媳矛盾是婚姻的絆腳石。
進入婚姻之後,有很多女性朋友覺得最難相處的還不是夫妻之間的關係,而是婆媳。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婆媳關係,婆婆就會對自己的兒子說一些讓夫妻離心的話,那麼好好的夫妻關係就會變了味道。婆婆覺得兒媳對自己孝順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而自己照顧照顧兒媳,要看自己的心情。如果和兒媳對脾氣,照顧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如果兒子不如自己所願,挑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兒媳,就算自己百般為難她,她照樣應該孝順自己。
很多有兒子的母親,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兒子太年輕,容易看不准人,若是交女朋友,可以隨心而欲,但若是想把女人娶進門,一定要按自己的標準去選。一旦自己不滿意,不管兒子有多麼喜歡她,或者她人品是好是壞,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自己都會想方設法把她攆出去。即便無法讓她離開自己家,也會想方設法的去刁難。

女人來到這樣的家庭里,仿佛是給自己選擇了最困難的遊戲版本,剛開始就走不下去。不管自己怎麼樣做,都會成為婆婆的眼中釘,肉中刺。兩個人要是想和平相處,簡直比登天還難。婆婆這樣的做法,不僅為難了自己的兒媳,其實也是傷害了自己的兒子,最後,當自己老的時候,就算兒媳婦養老,也未必會真心相待。
婆婆相不中兒媳,百般阻撓。
劉安然和秦子山是同事,兩個人在一起工作多年,非常有默契。而且秦子山一直把劉安然當成自己的女朋友,劉安然因為曾經遭遇過歹徒,失過身,而這件事鬧得人盡皆知,所以非常自卑,一直都不敢相信秦子山對自己是真心。在秦子山的追求下,過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劉安然終於被他打動,兩個人準備結婚。

未來的婆婆知道這件事,非常的氣惱,不同意自己的兒子娶這樣一個不潔的女人。而秦子山斬釘截鐵的對自己的母親說:「如果不是她做我的新娘,我這輩子都不娶女人。」秦子山的母親鬧也鬧了,吵也吵了,還把戶口本收起來,到最後,還是在兒子面前妥協了。但是她從來不認這個兒媳,還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把她趕出家門。
劉安然自知有愧,所以並不強求婆婆對自己多麼好,兩個人搬出來租房子住,日子過得倒也是和和美美。只不過自己提著禮物上門,婆婆從來都不收,而且還說一些譏諷的話,去一次,劉安然就傷心一次。但是劉安然覺得,她畢竟是自己老公的母親,家和萬事興,只要自己誠心對這一家人好,總有一天會獲得這系一家人的認可。
劉安然知道婆婆身體不好,經常買一些補品,讓秦子山送去。每次買一些好吃的,自己都捨不得吃,也是讓秦子山送去給婆婆。秦子山經常在自己的媽那裡說妻子的好話,看似婆媳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可是婆婆仍然不肯正眼看她,每次找她,要麼讓她陪著上醫院,要麼讓她來家裡幹活。就算家裡買些水果,也只給兒子吃,一個都不準兒子往家拿。

兒媳懷孕,婆婆製造誤會。
劉安然懷孕了,秦子山本來以為婆媳之間的關係可以因此而緩解,可是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回到家,看到劉安然的眼紅紅的,仿佛剛剛哭過一般。於是追問她怎麼回事,他說沙子迷了眼。可是秦子山發現不管是單位同事,還是街坊鄰居,看自己的眼神都怪怪的。在廁所里偶然聽到鄰居聊天,這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他只聽見鄰居說:「我是聽秦子山他母親親自說的,秦子山戴了綠帽子,那個孩子根本不是他的,要不然他媽媽馬上就要抱孫子了,還不得高興,你看現在,反而更上愁了。」秦子山非常生氣,回家質問母親,為什麼要汙衊劉安然,為什麼要和街坊四鄰胡說八道,甚至連自己的同事都在議論這件事。

他的母親說劉安然根本不是被人傷害過,而她本身就是一個不檢點的女人。秦子山不相信,可是自己的母親言之鑿鑿。所以他回到家中,也想問問妻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劉安然本來就對這件事有很牴觸的心理,最害怕的就是別人以為她是一個壞女人。而丈夫如此問她,話只要說出口,就已經寒了自己的心。劉安然還是忍著心痛說:「我問心無愧,如果你實在不信任我,那麼現在我也同意離婚」。
秦子山覺得自己做錯了,自己當初和妻子結婚,就是因為彼此信任,不管別人說什麼,自己都不應該懷疑妻子,傷了妻子的心。秦子山當面認了錯,並且讓劉安然不要把離婚的話輕易說出口,以後兩個人好好撫養孩子長大,不管誰在說什麼,都不會再聽一句。

兒媳坐月子,婆婆不聞不問。
過了一段時間,劉安然的孩子出生了,是一個男孩,長得又白又胖,很是惹人愛。可是婆婆去到醫院,不僅沒有抱一抱孩子,張口就要做親子鑑定。劉安然的眼淚往自己的肚子裡咽,但是為了自證清白,還是同意了。結果確實是自己的親孫子,這時候秦子山說:「媽,你鬧也鬧夠了,安然現在還在月子裡,你也不用給她道歉了,留在這裡照顧她一段時間吧。」
婆婆卻說:「孫子雖然是親生的,但是她始終是一個不檢點的女人,還不知道和多少男人鬼混過,我才不會照顧她,你別想好事了」。劉安然聽到這樣的話,很傷心,從此之後不再指望婆婆,也斷了和她和睦相處的念想。自己的月子,婆婆沒有伺候過一天,而且還跟左鄰右舍說一些沒有邊際的話,敗壞自己的名聲。

孩子一天天長大,也從來沒有讓奶奶看過一天。劉安然就當這個世界上沒有這個人,對婆婆越來越冷漠。兩個人相安無事很多年,一直到公公去世,婆婆年邁,不願意再自己做飯,也不願意一個人生活。於是,婆婆想要搬到兒子和兒媳家去住。
婆媳反目,婆婆自食惡果。
婆婆做出這個決定之後,鄰居們問她:「這些年你都沒有對兒媳婦好過,連坐月子都沒有伺候過她一天,她肯讓你進門?」婆婆自信地說:「兒媳好說話,不記月子仇,而且她本來就對我們家有愧,讓她做什麼就得做什麼,再說了,如果她不管我,我就去告她。」
她趾高氣揚的來到兒子家,說自己先帶著一些衣服過來了,讓兒媳和兒子幫著把一些被褥再搬過來。劉安然說:「您還是自己住吧,如果做不了飯可以請保姆,如果沒錢了,可以找你兒子要,我不會讓你搬進來住的。」婆婆聽這話就怒了,張嘴就罵劉安然:「你這個賤人……」後面說的全是不中聽的話,劉安然忍了這麼多年,終於忍不住了,婆婆被一耳光打出門。
婆婆哭訴著向自己的兒子告狀,想讓兒子收拾兒媳,如果兒媳不聽話,就和她離婚,這樣的兒媳自己家留不得。可是兒子卻說:「媽,你不要鬧了,你們關係本來就不好,你還是不要搬過來住了,我會安排人照顧你,我是不會離婚的。」雖然有人照顧,但是兒子一家人都很少上門,自己總是覺得孤零零的,可是這時候就算自己道歉,兒媳都冷若冰霜。孫子也不跟自己親近,雖然悔恨,但是太晚了。
關係要慢慢培養,而不是一直傷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婆媳之間的關係若是一直積累的是怨氣,是仇恨,雖然兒子和兒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在感情上,無法做到真心實意。就算是出錢出力,也不會付出自己真正的感情。因為婆婆一直沒有把兒媳當做親人,那麼兒媳也無法把婆婆當成母親那樣照顧。

雖然婆婆不照顧自己,也不照顧孩子,自己不能夠怨她,但是,當初沒有積累過親情,那麼親情關係就會非常淡薄,不會有相親相愛的氣氛出現。所以,到了老年,自己身邊想有人照顧的時候,兒媳心中有仇恨,也不會真心實意去照顧。可以看在老公的面子上,付出一些錢,但是不願意再付出時間和精力。
做人不能太自私,也不要覺得自己能左右孩子的婚姻,更不應該隨意詆毀任何人,自己付出的是愛,那麼收穫的也會是愛。自己付出的是傷害,那麼也不要想別人,能夠真心照顧自己。感情是相互的,是需要慢慢培養的。若是自己當時種下了苦因,人到老時,也只能接受苦果。若是想要自己老年受到良好的待遇,需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換他人的真意,為自己累積福報,而不是整日和兒媳處在敵對的位置,讓家庭不得安寧。
今日話題
作為婆婆,該如何對待兒媳?
歡迎來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