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孩子就像一卷空白錄音帶。他們會從各種環境資訊、家人朋友互動、閱讀吸收裡錄製自己的那捲錄音帶,於是,當言語暴力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不爽不要做,別人搶著做」、「閉嘴!」、「你怎麼這麼笨!」等等,這些言語暴力也就被錄製下來,成為在腦海中經常被播放出來的聲音。
因此,要憐憫、疼惜自己,對言語暴力的受害者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得先抵抗這一卷充滿暴力的錄音帶。這時,不妨從「覺察」自己腦內那捲錄音帶開始。當你受苦、受委屈、受挫折,腦海中快速閃過的那捲錄音帶播放著什麼?「誰像你這麼沒用」「就叫妳不要假𠢕(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誰叫你要自討苦吃,人家說不要你還討,活該」「死好,跟你說話都沒有在聽」「自己想辦法啊,我才沒那麼倒楣,一直幫你收拾」「都是你的錯啦」……以上每句話,都是暴力的語言,推開了自己與他人。
發現一直對著自己跟別人使用言語暴力時,就會明白:「原來,我有一卷充滿暴力語言的錄音帶。」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因為環境裡還沒有那麼多善意讓你學習;這不是你的錯,請不要責怪自己;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大家都共同面對的難題。
讓我們試著一點一點地改寫那捲暴力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地反覆對自己說著「沒事的」「你已經夠好了」「真的沒有問題的,你可以有情緒」「你可以不必再對自己這麼嚴苛了」「這感覺真的很恐怖吧,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沒事了」。
一開始像99.99%的暴力語言對0.01%的善意,但反覆地重新錄製,有一天它能變成49.99%的暴力語言對50.01%的非暴力語言。這個時候,我們便開始有能力自我撫慰、自我悲憫;能在困難、有情緒的時候,不只是讓暴力的語言暴衝,而是能安撫自己「沒事的」「沒關係的」「不管多恐怖,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的」「我可以有情緒,我是安全的」。
從覺察、指認開始,接著能透過4個步驟進行「非暴力溝通」,包括觀察而非評價、情緒而非詮釋、需求而非策略、請求而非要求,讓我們能對自己和別人好好說出愛。
撰文/陳亭亘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