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輩的人,對于談婚論嫁,最喜歡說的4個字就是:門當戶對,門當戶對不是幸福婚姻的必要條件,但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會增大埋下矛盾的幾率。研究表明,只為愛情而結婚的人,愛情也絕對會讓你在婚姻的前5年過得很幸福,5年之后,決定婚姻幸福的是相同的三觀和生活習慣,這才是門當戶對的根本所在。 最好的婚姻,就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門不當戶不對的感情當中,地位低的那一個人,往往是很自卑的:即使夫妻雙方再避諱這個事情,再不愿意讓這件事傷害你們的感情,但是肉眼可見的差距就擺在那里,誰都不傻。時間久了,這個自卑可能轉化成了高強度的自傲和自尊,變得剛愎自用,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善意,因為在他眼里,這一切都是施舍, 甚至,之前你對他的好,他都會覺得這是你可憐他的施舍,你對他好還傷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他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還要來傷害你。和這樣的相處,你會感覺到十分難受:因為他會十分敏感,對于一點小事就反應過度——你家里人為了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借給你們小家庭一筆錢,在他眼中可能會覺得這是你家里人瞧不起他的能力,覺得你跟著他受窮了。這樣的事情周而復始,積壓在他心里的愿意始終消失不了,他遲早有一天會爆發。不管是言語的打擊,還是行為上拒絕你和家人的來往,甚至是和你分手離婚…… 一個低自尊并且敏感的人,做出來什么事情,雖然不可理喻,但是也不難想象。
所以,“門當戶對”并不是無情,并不是勢利眼,而是盡可能地保障了你們之間的感情,在你根本不知道你們兩個人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挺過未來的風雨的時候,為了讓你們的感情少一些波折,多一些平穩。 父母的一句“門當戶對”,幫助你提早規避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有句話說得好,父母讓你嫁的人,你可以不嫁,父母不讓你嫁的人,你一定不能嫁!
12月初,一位在貴州黔南的朋友上傳了一段農村婚宴的視頻,本來只是想分享當天的喜慶氛圍,結果卻因簡陋的環境和廉價的菜肴遭到網友瘋狂吐槽,尖刻的網友說低保戶的婚宴都比這強,含蓄一些的則留下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那么,具體情況是什么呢?
從視頻中我們看到,現場環境不僅簡陋,而且寒酸,破舊的房屋,銹跡的大門,飯桌上黑暗的光線,新郎和新娘同坐一桌,兩人衣著造型都非常“精簡”,感覺是村門口的十元店弄的,再看桌上的“家常菜”,引起了無數網友的一通揪心:這難道不是自己一直想逃離的老家生活嗎?雖然嫁人新郎的人品最重要,但在這樣的環境舉辦婚宴,寒酸的接近心酸,為此不少人心疼新娘,好好的一個姑娘,怎么就找了這樣的人家呢?
有網友感慨道:哪怕十年前自己老家的年夜飯都比這豐盛啊,感覺自己的思緒一夜回到解放前,婚禮一生就一次,新娘長得不錯,才20歲出頭,未來有大好的人生選擇,為什么草草選擇了這樣的人家,那么年輕,一生就這樣被注定了,可惜啦。
也有人說,視頻中的新娘笑得很開心,雖然物質條件很不理想,但她卻沒有一絲的不滿,我想她一定是嫁給了愛情。但這種聲音很快遭到了駁斥,有人說新娘那么年輕,城里的這么大的小孩在上學呢,這個年紀對一切都很理想化,對人生的設想都很粗略,但成家后所有的和金錢的困難會接踵而來,特別是有了小孩后,不要說用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 夫妻間85%的矛盾都是缺錢造成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網上吵得兇了,新娘出面來回應:“ 我真的想不通一些事,為什么那么多女人覺得嫁人就一定要嫁條件好的?什么都想著坐享其成,自己有手有腳不會努力嗎?在我看來,只要兩個人有上進心,兩個人共同努力,我相信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一番話說得義正言辭,但氣勢很足,說服力有限,因為反對的聲音多數是經歷過社會毒打的過來人,她們曾經和這位新娘有過同樣的憧憬,但在社會上“滾”一圈才知道,未來生活的艱難豈止是 “清苦”兩字可以概括,那些說新娘今后會后悔的人,都是經歷過生活磨難的人,她們反對的理由是:物質的清苦是所有苦難中痛苦級別最低的一種,人們最大的痛苦從來不是來自物質的缺乏,而是對另一半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背叛甚至互相傷害,昔日所有的激情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被消耗殆盡,從兩情相悅到相看生厭;年輕的時候都覺得愛情最重要,但愛情有保鮮期,新鮮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歸于平淡,生活瑣事的襲擾倒是日日相伴,那些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并不全是勢利和低俗,很多人是從相信愛情被生生逼成了怨婦;理想的夫妻是年輕時窮困,中年成功,年邁后白頭偕老,但是現實中很多夫妻卻是“共貧賤易,共富貴難”,你在他身無分文時陪他奮斗,他功成名就后卻嫌棄你黃臉婆,你選對了潛力股,陪伴他一起成長,但實際操作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別人做嫁衣,有人說嫁人是一場豪賭,是有道理的;
雖然上面網友的觀點都有道理,但我的看法卻并不贊同,我覺得年輕時雖然一無所有,但他有一個其他年齡段沒有的優勢: “輸得起!”很多事情如果年輕的時候不去嘗試,以后一生都沒有機會去嘗試了。曾有位社會學家對200多位臨終的老人做過一份調查,發現所有人的遺憾都不是自己做過什么,而是自己沒做過什么。
當然,天底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家庭好一些,他們的出發點是沒有錯的,但感情這個東西,不是當事人,誰又說的清楚?何況父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多元化價值觀,本身有許多矛盾的地方,父母是在用他們的方式對你好,但父母也是個會判斷錯誤的普通人,何況這個判斷錯誤的后果,不用他們自己承擔,你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
所以,這個新娘將自己的人生調到“地獄苦難”模式,也許她低估了未來生活的困難程度;也許她未來的生活很煎熬,搞得一地雞毛;也許她最后成功了,但是發現她的目標其他人早已實現,她的終點只是人家的起點;
我覺得,哪怕最后輸了,一個人一生中也應該按自己的心意做一次重大選擇,這對一個人得人格健全都是很有必要的。
多問一句,如果她今天沒嫁給這個小伙,她以后就不會后悔了嗎?假設她嫁給一個富裕得老公,有房有車,衣食無憂,但她每一次和富老公吵架,受委屈,她都會后悔自己當年的決定,后悔自己當年沒有嫁給愛情。
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搏一把,為理想而戰,不論輸贏,如果一生都不敢去拼一次,總想著明哲保身,那這樣的人生即使善終,又有什么意義?
所以我支持這個新娘的選擇,年輕時不博一下,再待何時?人生得幸福在過程,而不是要給結果,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愛過,哭過,瘋過,酸甜苦辣都經歷個遍,而不是在溫室里得一張白紙,那她得人生就很值。
真正解決生活中實際困難的,不是愛情,不是空泛得樂觀心態,而是雙方的磨合和成長,這由雙方的能力和共同的目標決定,而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恰恰是兩人愛情的保鮮劑。
雖然大部分蚯蚓一生注定都是蚯蚓,但總有幾條能躍過龍門成為金龍,雖然概率很小,但你如果不試一試,如何知道自己不是被閃電擊中的那條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加個關注,所有添加關注的成為粉絲朋友都可以獲得與作者私信一對一私聊的機會,您的關注將是我們繼續耕耘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