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分享育兒知識和育兒教育,用文字記錄人生百態,陪你們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
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父母,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優秀父母,很多家長甚至做得非常「失敗還不自知,最後傷害了孩子內心,阻礙了他們發展。
「失敗」的父母一般有以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對孩子說話不算數
有位父親曾在網上提問:「曾經答應孩子考第一名,就給他買手機,現在他做到了,但是不想買怎麼辦?」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家長答應週末帶娃出去玩,結果到時間,說自己很累,還 批評孩子不懂事,不體貼父母。
父母從來沒想到孩子要考到第一有多難,在等到週末的過程中有多高興,最後因為家長的「說話不算數」,只剩下失望。
這麼做,不僅會損害父母對孩子的信用,也讓他們覺得人生可以輕易定下許諾,可以隨便 撒謊,將來也為了 言而無信之人。
孩子說什麼都要懟上一句
總有家長抱怨孩子什麼都跟自己說,其實可以先想想有沒有對小朋友們說過這些話:
孩子:「今天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了個故事。」
父母:「你去上學,就是為了聽故事。」
孩子:「老師好厲害,她······」
父母:「老師不厲害,怎麼教你們。」
孩子:「爸爸/媽媽,我今天······」
父母:「好了,煩死了,能不能安靜一會。」
······
長期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分享欲,與父母的對話就可能變成這樣:
父母:「你今天在學校怎麼樣?」
孩子:「還好。」
父母:「老師怎麼樣?」
孩子:「還行。」
父母:「中午吃了什麼?」
孩子:「沒什麼。」
包辦孩子生活
讓孩子除了學習,不操心生活中其他瑣事的父母,很容易養成 過度依賴家長,無法獨立生活的子女。
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經常吵架,特別是當著孩子面吵的家長,很容易降低子女的 安全感,使他們養成不與人溝通、 自卑內向的性格。
漠視孩子
「漠視」是父母常用的,一種用來懲罰孩子的方法,有時候連家長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比如當小朋友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直接擺臉色,不管孩子怎樣撒嬌都不理。
也有家長將其當作鍛煉孩子意志力的方式,忽視子女的愛好、需求;還有父母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必須得聽家長,漠視子女的內心想法。
這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自我評價以及掌控感,他們長大後 很難自信、樂觀。
把孩子交給別人管
也有家長將孩子生下來後,從來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職責,子女在家由爺爺奶奶帶,到學校後是老師管,只有當小朋友犯錯的時候,才想起來要教育。
但這時,家長一般直接動手打罵孩子。
因此,當老師詢問學生:「你的父母有教過你嗎?」
許多小朋友的回答就是:「 他們打過我。」
父母自己不關心孩子,指望老師教育,他們未來是 很難有出息的。
喜歡棍棒教育
孩子不聽話時,只會打罵的父母,最後培養出來的,也很可能是喜歡暴力的小朋友,又或者孩子奴性十足, 沒有人格,只會服從他人。
對孩子貼標籤
當家長張口閉口就是「這孩子懶」「內向」「上不了檯面」「蠢、笨」時,小朋友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自我認同感很低。
情緒很不穩定
上一秒還溫柔滿滿,對孩子充滿愛意,下一秒突然就無緣無故發脾氣的父母,也容易培養出 喜怒無常,或 唯唯諾諾的子女。
負能量滿滿
父母負能量滿滿,只喜歡抱怨、打擊孩子時,家庭裡 很難看到希望。
比如,孩子想考研,父母說你這樣肯定考不上,不如出去工作;孩子辭職,父母又說,上大學有什麼用,早知道讓你早點出來打工,現在說不定都一定攢到結婚的錢了。
孩子好不容易有成績,父母只會說:「你這樣算不了什麼,別高興得太早。」
面對自己的無能,又全都怪在沒有關係、人脈,運氣不好上。
不會鼓勵的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成功路上的 絆腳石,有些人還沒嘗到辛苦工作的苦,就被家庭的負能量,內耗了精力、信心。
家庭對孩子性格、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多糾正自己的錯誤做法,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子女。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爲您答疑解惑,希望糖果媽媽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