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1506717.jpg (1200×626)

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愛,大多數的家長都可以為了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一切。但是,也正是這種濃厚的愛意,導致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一些錯誤。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有次外出辦事,中午的時候在高速服務區吃的飯,結果旁邊一對正在吃飯的母女,吸引了我的目光。

兩個人中的孩子,看似大約有六七歲的樣子,正在玩手機,而面前的桌子上,則擺放著服務區的商務套餐,我看了一下,應該是88元的套餐,還是很豐盛的,有葷有素,有湯有飯,看起來很有食慾,營養也比較全面。

不過,孩子也真是貪玩啊,只顧著看手機,沒有吃飯。而桌子對面的媽媽,卻在吃泡麵。

看到這樣的一幕,我不由得深有感觸,當父母的真不容易,擔心孩子的營養不足,所以給孩子選擇了比較好的套餐,而自己為了省下一些不必要的花費,而選擇了簡單的泡麵。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不過和孩子不同,雖說泡麵單調乏味,但是母親卻大口吃著。

這讓我心中出現很難表達的感覺。

接下來,又出現的一幕,讓我更加地糾結了。媽媽看到孩子只看手機不吃飯,於是就停下了吃泡麵的節奏,拿起勺子和筷子,開始給正在玩手機的孩子餵飯吃。

無奈,孩子看起來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飯,為什麼媽媽還要餵飯?這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個母親,自以為是的愛,並不是真的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首先,家長將手機交到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手裡,這本就是不對的行為,孩子不應該習慣性地接觸電子產品,這對於孩子的視力、性格、習慣等都沒有好處。

其次,吃飯的時候玩手機,家長近在咫尺,卻沒有制止,沒有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這會讓孩子覺得這樣的行為並沒有錯,導致孩子失去秩序感,變得沒有紀律性,不懂規則。

再次,孩子已經六七歲了,本身已經具備了基礎的自主飲食能力,這時候家長繼續餵食,將會讓孩子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並且還會剝奪孩子鍛鍊自身飲食能力的權利,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要說的就是飲食差距問題了。擔心孩子的營養不足,給孩子選擇套餐,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媽媽自己選擇了泡麵。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這樣的飲食差距,會導致孩子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自己吃好的,家長吃泡麵,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導致孩子的三觀出現問題,不利於孩子的同理心、共情心理、孝心等建立,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集體生活、團隊合作等,因為孩子會因此而變得自私。

而旁邊的一位路人,顯然也是和我的看法一樣,將母女的吃飯照拍了下來,後來我才知道,路人將照片傳上了網,不少的網友也為這張照片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當然,討論的內容都是關於家長教育方式錯誤,對孩子造成影響之類的。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我看了看網上的網友評論,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感恩、獨立以及包容。

很多人在看到被曝光的照片之後,都表示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是很難具備一顆感恩的心的,也即是說,會將別人對自己的付出,認為是理所當然,萬事都以自己為中心,別人幫助自己就是應該的。

並且,在別人幫助自己之後,自己也不會有任何的感激之情,甚至有時候,別人幫了自己,可能在過程中出現一些瑕疵,自己卻還會對他人問責。

其實,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車輛拋錨,路人好心拖車,結果在拖車的時候造成了剮蹭,而求助人就揪著路人不放要求賠償。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還有就是經典的「扶老人」,多數老人可能是因為意識模糊,導致認錯人,但是還有一些老人,是因為自己擔心會沒人擔責,從而有意讓「恩人」擔責,以減少自己的損失,甚至是因此撈上一筆。說起來,真是可惡,不過不得不說,這就是缺失感恩而導致的。

有些網友還表示,媽媽的行為,讓孩子很難獨立。這主要是說孩子已經這麼大了,但是還是被媽媽當作一個嬰兒來照顧,這會讓孩子缺乏很多鍛鍊的機會,從而導致自身的能力無法正常地提高,甚至在長大之後變成「巨嬰」。

再比如清華大學的那位高才生,成績那麼優秀,最後還是被學校勸退了,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差。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這會對孩子的集體生活、團隊協作、社會交際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直觀點說,結果就是孩子上學沒有好朋友、上班沒有好同事、生活沒有好伴侶。

而起因就是孩子在小時候被過度的寵愛,而導致的包容心喪失,自私心理不斷增強,導致孩子與人接觸時,通常會不顧及他人感受而做一些有損他人名譽、利益、感受的事情,或是揪著別人的小辮子不放。

看到服務區母女倆吃飯的一幕,感嘆: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害

要愛孩子沒錯,但請不要溺愛孩子。

溺愛不是愛,是迫害。真正愛孩子,就需要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和社會,讓孩子不但身體健康,也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擁有正確的三觀。

家長要知道,任何的物質滿足,都是無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合適的物質滿足,更需要的是正確的心理干預和能力培養。

孩子終將獨立,家長無法一直照顧孩子,要認識到這一點,要教會孩子生存之道,這樣的愛才是家長對孩子真摯的愛,也是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