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1504302.jpg (1200×626)

眾所周知,唐朝是繼隋朝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任用賢能,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出現了一個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局面,開創了「貞觀之治」。由於唐太宗的勵精圖治,在政治上加強對西域等地區的管轄,在外交上加強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軍事上積極平定四夷。貞觀年間萬國來朝,唐代的版圖空前遼闊,到唐高宗龍朔元年達到鼎盛,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西藏吉隆縣發現一塊唐代石碑墓誌,記載內容讓考古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是真的!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西藏文物考古人員在吉隆縣乃村進行調查時,在村子後面的叢林中崖壁上發現一處石刻,這些石刻在之前調查時均未被發現。於是他們立即上報了西藏文物局,在得到消息後馬上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對岩壁石刻的鑑定確定年代最早為吐蕃時期,而這也證明了這條千年古道的存在。其中,石刻上書「大唐天竺使出銘」7個大字,銘文從右向左排列,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有點模糊。後來,經考古專家對石刻銘文進行考證,確認石刻銘文每行19字,總字數415字,記載了大唐王玄策歷經艱難險阻出使天竺(今印度),刻這塊石碑記載他的功績。碑文的大意為:大唐顯慶三年六月,大唐國勢強盛,高宗皇帝繼承太宗皇帝所開創的宏偉功業,一統天下之威,教化所至,達於四海。故派遣使節左驍衛使王玄策等選關內良家之子數人,經過一年的艱苦跋涉,越雪山、過棧道,經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之艱辛,邊境風光之壯美,留下數行石刻以紀雲。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當時碑文內容一經發表,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巨大轟動,而對於碑文記載的王玄策,可謂是唐朝傑出的外交家。根據史料文獻記載,王玄策是河南洛陽人,在貞觀至龍朔年間曾多次出使西域,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可以想像路途之艱辛。貞觀2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王玄策以正使、蔣師仁為副史一行30人出使天竺,此時中天竺國內大亂,大臣阿羅那順篡位成為新國王,他派出軍隊半路劫掠大唐使團。王玄策逃離後,前往吐蕃,並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西藏吉隆發現唐代石碑,內容記載讓專家興奮,原來野史記載是真的

貞觀22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虜的中天竺國王阿羅那順及其後宮家眷,以及俘虜的男女1.2萬人,牛馬2萬餘押送都城長安。唐朝並沒有把天竺當做強大的對手,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勝利也因此不受重視。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經歷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其根本原因是受當時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光彩淹沒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由於王玄策官居五品,按照中國官修史書的慣例,五品官不能在正史中立傳,因而唐書中沒有他的傳記。關於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一直以來都是野史記載或民間傳說,關於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跡,王玄策記錄有《中天竺行記》一書,但完本早已失卻,只餘下《法苑珠林》、《解迦方誌》等散逸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