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影視劇經典台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絕大多數宮廷劇都會有這句台詞,因為這是皇帝頒布的聖旨。
封建王朝中皇帝就是說一不二的存在,或許是因為皇帝太過權威,他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被當成聖旨,所以君無戲言。
這就導致皇帝在日常說話中也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說錯話,所以皇帝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容易當。
一般來說皇帝的聖旨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簡單的口頭聖旨,一種是書面的聖旨,看起來口頭聖旨似乎不太規範,但也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畢竟皇帝說出的每一句話都不是隨意講講的,而書面的聖旨相較之下就更加需要重視了,只有大事情皇帝才會頒布書面聖旨。
聖旨的樣式內容也非常有講究,並不是一張白紙隨便寫寫,所以如今有很多古代皇帝的聖旨成為了珍貴的文物被人們收藏,若沒有良好的欣賞價值,也沒人願意收藏聖旨。
01聖旨的樣式和防偽標誌
皇帝使用的東西都是精品,聖旨指的是皇帝的言論或者命令,雖然絕大多數不經皇帝的手,但也要拿得出手。
聖旨在古代就是皇帝權力的展示和象徵,一旦接受了聖旨就沒有任何理由去反抗,即便心裡再不願意也要去執行。
頒布聖旨的樣式種類也各不相同,按照官員的品級不同有嚴格的區別,一品官員使用的是玉軸,二品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五品為黑牛角軸。
由此可見古代對於身份地位的重視,連聖旨的樣式都有這麼多講究,不僅如此聖旨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規定,顏色越豐富那就意味著封贈的官員品級越高,五品以下的官員使用的就是純白色的。
不過不管是哪種樣式的聖旨都是上好的蠶絲製成的,這也是專屬於皇家的大氣,光光是聖旨就價值不菲。
當然聖旨也是有防盜措施的,不然在不太平的年代很容易鬧烏龍,聖旨的表面印滿了祥雲圖案,聖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寫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
02熟悉的聖旨開頭我們一直讀錯了
由於古裝影視劇橫行,我們通常從影視劇中獲得一些歷史知識,殊不知很多都是不準確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台詞。
在很多宮廷劇中,這句台詞就是聖旨的開頭,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個朝代都是如此,只有明清兩個朝代使用這句話。
因為這句話是朱元璋發明的,朱元璋登基之後對奉天這個詞語情有獨鍾,明朝之前奉天承運皇帝只是一個稱號,而朱元璋在這之後就自稱為奉天承運皇帝。
由於對這個稱號的偏愛,所以在聖旨上也加上了這個稱號,所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的讀法是錯誤的,正確應該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不斷句。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讀錯了,看來不尊重歷史的影視劇確實在誤導人們,明朝滅亡後清朝也繼續使用這句開頭。
除了明清之外其餘的朝代都沒有使用這句話的習慣,所以很多影視劇都是錯誤的,我們還是要通過正確的方式去了解正確的歷史。
朱元璋雖然發明了這句經典開頭,但是朱元璋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他沒有多少文化所以不少聖旨使用的都是白話。
這就讓整個聖旨看起來非常搞笑,後來明清更加規範了之後,皇帝不需要親筆書寫,只要把大概意思告知翰林院,會有相關的官員撰寫。
畢竟皇帝日理萬機沒有很多時間來考慮聖旨怎麼寫,只能讓代筆來代勞了,不過這種方式也很好,專門負責撰寫聖旨的官員更加專業,他們有大把時間思考該怎麼簡單明了又不失水準把皇帝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如今很多聖旨都有很強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