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一位名為羅伯特-沃克的物理學教授將一塊電鈴放置在了牛靜大學克拉倫登實驗室附近的走廊上,這位教授還在電鈴的旁邊留下了寫有「1840年安裝」的字條,沒有人知道這位教授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只是心血來潮的惡作劇,亦或是單純地測試電鈴能否正常工作?
總之,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這塊看似普通的電鈴從1840年前就一直在工作,直到今日,牛津電鈴已經工作了181年了,電鈴敲響的次數早已超過了100億次。
牛津電鈴又被稱作克拉倫登乾電堆,該裝置的設計極其簡陋,其外層是一個密封的玻璃罩,內部設有兩個銅鈴,每個銅鈴的上方個連接著一節乾電池,銅鈴之間則懸掛著一個金屬球。
牛津電鈴的運作原理雖然很好理解,但人們至今不曉得為什麼牛津電鈴的兩節乾電池會如此耐用,該裝置甚至還在金氏世界紀錄上獲得了一席之位,被稱為是「世界上最耐用的電池」,還有人認為牛津電鈴的電池就是永動機。
而實際上,牛津電池並沒有那麼神,牛津電鈴由倫敦一家儀器製造公司「沃特金斯和希爾」製造,製造者在電池的外圍被塗上了一層熔融硫作為隔絕層,以防止空氣中的水汽會腐蝕電池的內部。
不過,科學家對於牛津電鈴電池的結構還處於一種猜想狀態,想要徹底了解該電池的結構就必須將牛津電鈴進行拆解,而在牛津電鈴的銅鈴損壞之前,科學家並不忍心毀掉它。
不過,科學家對於牛津電鈴電池的結構還處於一種猜想狀態,想要徹底了解該電池的結構就必須將牛津電鈴進行拆解,而在牛津電鈴的銅鈴損壞之前,科學家並不忍心毀掉它。
態,想要徹底了解該電池的結構就必須將牛津電鈴進行拆解,而在牛津電鈴的銅鈴損壞之前,科學家並不忍心毀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