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1507893.jpg (1200×626)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不管是影視劇的薰陶,還是我們平常口耳相傳的歷史,諸葛亮在我們的心目中早已變成了神一般的人物。

他一生鞠躬盡瘁,兢兢業業,為蜀漢打下江山,另一方面又是聰明機智的代名詞,不僅發明了木牛流馬,而且還曾草船借箭,即使是跨越千年仍有眾多追捧者。

但就是這樣令人尊敬的千古一相,卻英年早逝,實在是令人嘆息。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更令人驚嘆的是,其死後,蜀漢後主劉禪查完他的家產之後雷霆大怒,究竟為何呢?接下來,筆者就帶大家走進那個時代進行探討。

出兵北伐溘然長逝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便以幫助劉備統一天下作為自己畢生最大的心愿。可惜劉備為給兄弟報仇,死在了白帝城。

死前託孤,諸葛亮表明會拼盡全力輔佐後主,於是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光復漢室,統一全國,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恢復生產之後,孔明先生便率軍五次北伐,六出祁山,捍衛蜀國大業。最終,在五丈原離世,他去世之後,軍隊秘不發喪,全軍上下為之痛哭。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雖然他這一生最大的心愿並沒有完成,不可避免地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但即便是此,他也通過故布迷陣,搞得司馬懿不敢出兵,有效的保護了蜀國的兵力,安全撤回國都。

死前上表,死後查家

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前,他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便給劉禪寫了一封遺書,信中寫到自己家裡只有800棵桑樹,15畝土地,別無長物,而且自己的子孫們都有正經事業,完全可以養活自己。

所以一方面自己不需要留下什麼家財,另一方面,國家也不必特地優待自己後人。而且還說自己死後就埋在定軍山,能夠放下棺材即可,不需要各種金銀珠寶陪葬,空手而來,空手而歸。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收到這封信之後,皇帝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面他知道諸葛亮去世後,兒孫們不會再繼續當權,相當於給自己去了一大塊心病;另一方面,丞相家沒有多餘錢財,也說明這一生的確克己奉公,兢兢業業,一心為國,並沒有以權謀私,可以請皇帝放心。

但即便是這樣,後主受小人挑撥,也想知道諸葛亮到底有沒有私藏家產,所以便派人查沒諸葛亮家產。

勃然大怒,原因為何

等大臣回來稟報之後,發現諸葛亮的家產的確像他遺書所言,此時的劉禪勃然大怒,也許大家並不理解劉禪的反應究竟為何是這樣。

簡單來說,通過這樣的一頓操作,諸葛亮與劉禪高下立判。

諸葛亮一封遺書,為政清廉,通過此舉向世人表明了他自己是一個君子,視錢財如無物,淡泊名利,一心為國的正面人物,君子形象;而劉禪懷疑君子,還親近小人,聽信讒言,不知不覺成了一個昏君形象。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他一氣諸葛亮死之前還給自己留下這樣一個難題;

他二氣自己身邊,沒有人提醒自己,沒有人能及時說明利害相關;

他三氣即便將對諸葛亮的不滿都發泄了出來,但整個蜀國還是按諸葛模式在治國,自己仍然無法真正的掌權,自己始終還是幼主。

實際上,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諸葛亮和劉禪之間的固有矛盾。

俗話說,主少國疑,劉禪繼位的時候還很年輕,再加上當時諸葛亮在蜀國的威望無人能及,所以劉禪的確剛繼位時處處依賴諸葛亮。

可即便諸葛亮是一心一意為了國家,但是沒有皇帝希望有臣子的威望比自己還高,沒有皇帝希望自己不能夠完全掌權,這才是根源所在。

小結

諸葛亮雖然治國能力很強大,而且個人私德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但在不同的立場,的確會對他有不同的評價。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怒?兩人層次實在是不同

司馬懿曾說,諸葛亮吃得少,操心多,壽命不長,無需擔心;而在後世人看來,諸葛孔明的確是一個一心一意為國的大忠臣;但在當時那個時代,在劉禪的眼中,諸葛亮成了他自己皇權在手的最大阻礙。

由於各種各樣的限制,劉禪對諸葛亮會有一些無奈,憤怒,但同時也會伴隨著感激和景仰,所以才會在查完諸葛亮家產之後勃然大怒,專家也曾稱「換成你你也難受」。

畢竟,明明自己忍氣吞聲了這麼多年,終於感覺要一言九鼎,大權在握,卻突然發現,整個國家還是不能夠按自己的意志來管理,不能夠按自己的意志去運作,內心不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