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這一輩子,總要經歷被別人算計,從而感到人性變化無常,學著成熟起來。
畢竟,大家利益不一致,需求也各不相同,人們為了自己或家人的利益,有時候不得不做出權衡,這就會傷害到別人。
這種「成長」是會讓人受傷的,所以它不應該出現在至親之間。
小雅(化名)最信任的人就是她的母親,因此,母親的背叛對她的傷害也是最深的。
02
小雅是獨生女,小時候她還很羨慕那些有姐妹的同學,後來上了初中就不羨慕了。
上初中時,舅媽生了二胎,小雅親耳聽見親戚逗表妹說「你媽有了兒子就不要你了」。小雅總是聯想到自己身上,慶幸自己是獨生女。
小雅和父母相處得很好,父母不是那種一言堂的家長,小雅也懂事,成績很好。
對比幾個親戚,小雅和父母的情況真是惹人羨慕。
高中3年,小雅學習壓力大,從早學到晚,每天都累得不想說話,對父母的關注減少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母親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等到高考結束,小雅和父母又恢復了以往經常閒聊的生活,她發現母親說話語氣怪怪的,對一些事的看法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簡單點說,就是母親的想法變得更虛榮、更物質,有時候會說些毀三觀的話。
比如「有本事的男人出軌了,女人也沒辦法」,比如「女人一分錢都不該給婆家花,丟人!」
小雅也是要上大學可以談戀愛的年紀了,對愛情和婚姻有著美好的想像,自然不願意聽母親說這些話。她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結婚對象,不用跟婆家人算計。
母親得知小雅的想法,就笑話她:「你做夢吧?別太天真了,不然將來被婆婆欺負!」
因為這件事,小雅很不高興,覺得母親不像以前那麼樂觀溫柔,總是在家裡散發負能量,讓她和父親的心情也跟著變差了。
母親得知女兒的想法,不僅不覺得做錯了,反而更固執,一有機會就逮著小雅念叨那些家長里短的事,把她從親戚朋友那裡聽來的別人家的八卦告訴給女兒。
小雅那時候才18歲,哪裡經得起這麼多負能量的摧殘?
離開家上大學,小雅待在學校里壓根就不想回家,也不愛和母親聊天了。
小雅和父母有了距離,談了戀愛也不告訴父母,直到有了結婚打算,才把男友帶回家,直接就談婚論嫁,不過問父母的意見。
其實,小雅這麼做就是在賭氣。她很愛男友,也希望父母幫她把把關,但是她一想起母親那副不懷好意八卦別人的神態,又覺得很不舒服。
這次談婚論嫁,小雅希望母親重視起來,能像以前那樣認真地對待女兒的事。
然而母親從頭到尾嬉皮笑臉,言語很有攻擊性,用很刻薄的話說男方家窮。
與母親「潑婦」一般的形象對比明顯的,是男方一家人的禮貌和克制。因為小雅和男友感情很好,男友非常愛她,所以男方的父母就算不高興,也沒有駁斥一句話。
小雅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就算婚事談不成,母親也不該這樣!
這場面讓她更覺得自己沒有愛錯人,也對準公公婆婆更加尊敬、更有好感了。
小雅沒有因為這件事跟母親吵架,她畢竟是獨生女,而母親也主動說要給女兒陪嫁30萬,讓女兒婚後在婆婆面前有底氣。
小雅覺得婆婆不會欺負自己,但是也不想讓母親不高興,就沒說什麼。
新婚夜,丈夫對小雅說:「雖然岳母給了陪嫁,雖然我家不富裕,但是我不會讓你吃苦,這錢你拿著,家裡買房買車不花你的錢,你的陪嫁錢你自己花!」
小雅非常感動,夫妻倆感情穩定,很快有了孩子。
小雅婚後工作忙碌,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和母親的那些不愉快被拋之腦後,時間長了,她再想起當年的事也覺得挺搞笑,已經釋懷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小雅的母親過馬路的時候不走人行道,被一輛電瓶車撞了。
母親小腿骨折,小雅非常著急,連忙請假把母親送去醫院。
當時丈夫在外地出差回不來,小雅一個人掰成幾瓣用,又要幫母親掛號問診,又要安撫父親的情緒,累得筋疲力盡。
小雅不想為這個事動夫妻共同財產,因為自己還有陪嫁錢呢。她果斷拿銀行卡去付住院費,誰知一刷卡,卻顯示「餘額不足」。小雅覺得很奇怪,就去取款機上查餘額。
結果,餘額顯示為10元,這應該是當初辦了卡之後,就再沒動過戶頭。
小雅不想猜測母親在算計自己,她主動問母親是不是拿錯了卡,而母親卻爽快承認了這是張空卡。母親說:「我能讓你拿咱家的錢給你婆婆花嗎?我又不傻!」
小雅很無語,她不想再管母親的事,當天就回去上班了。
晚上,丈夫打電話說想負擔岳母的醫藥費,儘儘他的孝心,小雅聽了這話更心酸。
小雅說:「別犯傻!她給咱的陪嫁卡都是空的,一分錢都沒有,你給她盡孝心?她連我都不想認,還認你這個女婿啊?」
說罷,小雅大哭起來,覺得自己就像個孤兒。
03
人是複雜的,隨著人生走過幾個階段,很多人的想法和三觀也會發生變化。
有一些人產生了顛覆性的想法,也不再信任家人,很容易曲解親人的想法,從而做出過激的行為,對家人造成傷害。
一:可以不愛,但是別傷害
人是感性動物,而某一種感情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的。
比如父母以前是基於愛,對子女噓寒問暖,覺得自家孩子是全世界最棒的。後來隨著子女長大,父母經歷了孩子的叛逆期,後來又看到別人家的瑣事,從而對子女產生了不信任。
這時候,父母把對子女的不滿,與別人家的「案例」結合起來,或許就會懷疑子女啃老。
由此,父母對子女的不信任越來越多,長久堆積的埋怨抵消了愛意。
愛意確實會「消失」,但也會隨著時間和事實的證明重新產生。所以不論是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在「不愛」的時候也要懂得克制自己,儘量不要做出傷害親人的行為。
很多事都是一時的,當時人們走不出那份情緒,過幾年再看又覺得幼稚。
當我們釋懷了之後再回顧從前,就會有遺憾、懊悔自己做的錯事。
所以「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確實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也能適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
二:父母是子女的後盾,不該「背後捅刀」
有些父母的思想還是比較落後的,即便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女,還非要把女兒當成外人,覺得女兒早晚會成為「潑出去的水」。
他們對女婿不好,不想被外人占便宜,卻沒有想到自家只有一個女兒,他們找女婿的茬同時也是在打女兒的臉。
防止被「吃絕戶」的心態很正常,但別有被害妄想症。
如果實在不願意在結婚時給女兒太多陪嫁,那就別許諾空頭支票,大不了婚後看女婿的表現再說。當然,也可以讓女兒和女婿簽婚前協議,以保護女方家的財產。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遇到煩惱,父母應該和女兒好好商量,而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把女兒也一起騙了。
父母把女兒當外人,干「背後捅刀」的事,就別怪女兒真成了別人家的人。
責任編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