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稱呼,也是一位女性最引以為傲的身份,但也是這一聲「媽媽」,叫得很多新手媽媽有時心煩意亂,有時焦慮煩躁。
原因很簡單,孩子2歲以前實在太粘媽媽了, 無時無刻不在呼喚「媽媽」,媽媽洗澡、上廁所都跟著,讓人是既幸福又無奈。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那麼粘人,如何才能實現媽媽們的自我「解放」呢?科學帶娃告訴你正確答案。
粘人粘出「恐怖片」
一位寶媽將自己蹲廁所時候拍到的視訊發布在短視訊平臺,引來無數寶媽的同情,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經歷,這種畫面太恐怖又太好笑。
這位寶媽表示自己想去如廁,但為了哄孩子睡覺只能忍著。終於娃睡了,自己可以踏實地蹲個廁所了,沒想到沒過幾分鐘,廁所推拉門外面就出現了「可怕」的畫面。
小娃娃的頭和小手透過磨砂玻璃印在門上,隨後門被緩緩拉開。哇……原來是已經睡著的寶寶起床到廁所找媽媽了,沒辦法, 最後只好抱著孩子上了廁所。
小寶貝的粘人程度堪稱「王者」了,寶媽直言,再也不看恐怖片了,太可怕了。
孩子為啥那麼粘人?
其實,「粘人」是寶寶一種愛的表達。
很多寶媽都可以講出無數段寶寶粘人的趣事,小寶貝特別喜歡粘著媽媽,這是一個普遍的讓寶媽頭疼的問題。
有人認為,是寶媽與孩子在一起時間太長了,形成了依賴心理;還有人認為,是寶媽太過寵愛孩子,不捨得交給他人照顧。
其實不然,小寶貝在媽媽肚子裡孕育, 出生後自然認定媽媽是自己最值得信任、最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媽媽才是最值得自己依靠的人。
此外,小寶貝在兩歲以前雖然還不太會進行語言表達,但他們知道媽媽給予了自己生命和最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最愛媽媽。
粘在媽媽身邊,是他們表達這種感謝和愛的方式。
各位寶媽,如果你也有一個超級無敵粘人的小神獸,那麼請不要因此而焦躁, 應該欣慰才對。寶寶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愛你,而這種情況,將會隨著他年齡增大逐漸消失,到時候你想被粘著還沒機會呢~
科學帶娃「解放」自我
如何才能對付一個「粘人精」,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很重要,如此才不至於在上班、買菜、甚至上廁所的時候,導致孩子瘋狂哭鬧找媽媽呢?
首先,寶媽要學會放手,適度請家人幫忙照顧孩子, 讓寶寶與其他家人也產生親近感和安全感,逐漸適應與其他家人在一起。
其次,寶媽要與寶寶坦誠相待。當寶媽有離開的需要時,不可以因為擔心寶寶哭鬧便偷偷溜走,應該在離開前解釋清楚自己要外出的原因。
比如,告訴寶貝:媽媽要上班,晚上會回來陪寶寶玩,寶寶要聽話。就算寶寶聽不懂,你溫柔且堅定的語氣也會給他積極的暗示。
當然,媽媽 要做到在約定時間內回到寶寶身邊,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建立對自己的信任,下一次再出現類似情況,孩子會更加信任自己,也會更加配合。
再次,如果寶媽只是去廁所或洗澡等段時間離開,可以先與其他家人一起帶孩子玩遊戲或做其他事情,讓孩子專心於做事,並有其他家人陪伴。
此時,寶媽迅速離開做事,並儘快歸位,如此也能減少因為孩子太粘自己而無法做事的尷尬。
最後,很多寶媽會因為孩子太粘自己而在有事離開的時候,特別關心孩子的情緒,總是希望多哄一會兒再離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寶媽也跟著傷心。
其實這樣的情緒渲染是完全錯誤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
寶媽應該在提前向寶貝講清楚外出原因並約定回家時間後,儘量將孩子交由其他家人照顧,自己離開時開心地與寶貝說再見,不要過度留戀,更要減少抱抱等身體接觸,以免寶貝產生依賴情緒。
寶貝粘人可以讓母親充分感受母子情深,但過分粘人也的確會使寶媽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不過只要寶媽充分運用智慧,科學帶娃,便可以將粘人的煩惱轉化為作為母親的滿滿幸福。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