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1529073.jpg (1200×626)

「寶貝,家裡的好吃的都是給你買的!」

「你只負責好好學習,其他事情都交給媽媽來做!」

作為家長,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可以說,每對父母對孩子都極盡呵護與寵愛。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卻沒有意識到,「 慣子如殺子」,孩子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不但沒有體諒到父母的艱辛,反而養出了「白眼狼」。

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無條件,但也要講究分寸,畢竟寵愛過了頭就是溺愛。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四點行為之一,父母就要注意了,這是孩子被寵壞的徵兆。

1、喜歡談條件、要脅父母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聰明,而且擅於察言觀色。可能有的父母會認為,察言觀色,是一種優秀的洞察能力。

然而,如果父母沒有抓住孩子察言觀色的教育契機,任由孩子揣摩大人的心思,孩子極有可能陷入不辨是非,事事「謀劃」自己的利益境遇。

久而久之,什麼事情對自己有利,就聽從;什麼事情對自己不利,就當作沒聽見。

你想讓孩子幫忙做點小事,孩子就會先和你談條件。比如我幫你幹活,你要給我點零花錢,我打掃衛生,你要讓我看電視。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孩子小的時候,例如2歲左右,能有這樣的「交換」條件,父母覺得很有意思,只要孩子能聽話,就非常樂於答應孩子的條件。

久而久之,孩子琢磨出原來「聽話」可以換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對自己有好處,在他的意識中就會建立這樣的概念「 行動=獎勵」。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交換條件,就這樣在父母先提出來,卻在孩子手中將其發揮到極致。

2、做事沒有原則、不守規矩

老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世間萬物,都離不開規矩,有規矩,才知界限,人和人之間,才知分寸。

然而,規矩的養成需從小就培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何況習慣?

比如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隨意用筷子敲打飯碗,去別人家玩耍隨意翻人家的抽屜,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

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缺乏規則約束,不懂規矩的表現。

3、好吃懶動、沒有自理能力

被寵壞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差。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事事代勞,穿衣服、交朋友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決定。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慢慢地就會養成一種惰性,凡事有父母操心,白吃、白喝,沒有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圖片來源:石家莊元氏縣博苑蔚來幼稚園

龍應台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養娃一生,的確如此。

如果以前的愛是為了愛而愛,那麼現在的愛,就是為了離開而愛。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圖片來源:石家莊元氏縣博苑蔚來幼稚園

正是為了讓孩子在離開自己後仍然能好好生活,所以做父母的,如果愛孩子,就要慢慢退出他的人生。

想要孩子真正成長,就要捨得用孩子。

比如,做家務。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幹多少活,而是通過家務,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4、不懂得克制、過度放縱自己的慾望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於孩子提出的購買要求,大多數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一般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長此以往,孩子就學會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父母付出的再多,在孩子眼裡都是常態,一旦眼裡的常態被打破,就心生怨恨。

所以,一味在物質上富養孩子,滿足孩子的各種不合理要求,只會讓孩子養出不匹配的消費觀,甚至養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面對恐懼、面對困難、面對危險,行為控制、慾望控制等,其實這都是孩子自控力的問題。

聰明的家長,懂得抓住孩子成長的時機,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其實,「白眼狼」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往往都存在著這四點。

高爾基說:「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

所以,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大多是被寵壞了,父母要及時進行干預。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