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山是一個鄉下人,家里條件不是很好,國中畢業后就進城打工了。由于他們所在的地方結婚都比較早,所以公山在進城干活沒幾年的時候就被爸媽安排了相親,定下人后就結婚了。
婚后,張公山還是在城里打工,家里的事情就交給妻子了。妻子也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妻子,不僅把家里打點的井然有序,就連爸媽也都對她贊不絕口。
妻子還給張公山生了一兒一女,四口之家過的是幸福快樂,但是開始時快樂,不代表會一直幸福下去。張公山的兒子比女兒大,但是由于家里條件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拿出到出60萬彩禮的人,所以兒子的婚事就一直拖著,所以全家就寄望于在女兒身上,希望她能早日出嫁,收到的彩禮錢用來給兒子娶媳婦。
女兒知道公山心里的這個打算,心里很不舒服,感覺自己被賣了一樣,所以一直拖著,家里的關系也因此變得劍拔弩張起來。一直到兄妹倆都結婚了,也沒有放下心結。
不知不覺,張公山六十歲了,他也知道自己再也辦不了什麼事了,但還是希望兒女能和好,于是就在大壽這天,包了個館子慶祝。結果結賬的時候,兒女全都「趴桌」假裝醉了,不愿意去買單,都讓對方去結賬。這時候前台服務生走進來,說了一句話,全場蒙了。
前台說:「老人家已經把錢給結了。」張公山接著說:「知道你們都拖家帶口的,賺個錢不容易,今天這錢我自己出了,但是希望以后全家人一起出來干點什麼的景象能經常出現,不然你們到了60歲的時候,得多冷清啊。」
兒女自然知道,公山話里的意思,點了點頭。其實爸媽真的是不求兒女能有多了不起,他們希望的是在他們走后,兄弟姐妹們能互幫互助,誰要是混的好了,就拉扯家里一把,混的不好的,就在其他方面多出點力。互幫互助,總好過一人孤軍奮戰,大概這也是家的意義吧,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