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些女人認為,嫁到兄弟姐妹多的婆家比較好,因為可以互相照應,將來孩子也可以一起玩。
而有些女人則認為,不能嫁到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覺得人越多越麻煩,自己可以做到不算計其他人,但無法保證其他人不算計自己。
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上面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如果只是為了互相照應,當然是人越多越好;但如果涉及到算計,還是人少點為妙。
但這種事也不是絕對的,關鍵還是要看人。雖然不是所有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都會是和睦的家庭,但也不是所有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都存在算計,各種情況都有:
你不嫁兄弟姐妹多的家庭當然可以,但你嫁給兄弟姐妹少的家庭,同樣需要慎重選擇,因為兄弟姐妹少的家庭,也存在有問題的家庭。
如果你想嫁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更是需要慎重選擇,畢竟人多嘴雜,而且,你要有面對各種問題的心理準備,能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到,結局基本上都不會太差。
02
康康家就是個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還有個弟弟。在她大嫂跟她母親鬧出婆媳矛盾之前,她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家人都很好,一家人很和睦。但是,她所處的位置以及扮演的角色,畢竟跟大嫂不一樣,而且她結婚比弟弟還晚,所以有些事,是她無法預見的。
大哥大嫂結婚以後,暫時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自從母親把弟弟結婚的事提上日程之後,問題就出現了。問題的導火線在於:她母親從她大哥大嫂那裡拿了30萬剛給她弟弟買房。
康康不知道母親問哥嫂要錢的過程是怎樣的,只知道要到錢了,而且給弟弟買了房子,弟弟也順利結婚了。但是,自從弟弟結婚以後,她大嫂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就漸漸浮現了出來。
就連康康都能感受到她母親偏心,對待小兒媳婦優於大兒媳婦,更何況是她大嫂作為兒媳,肯定更能感受到婆婆偏心。不過,她大嫂並沒有明著爭風吃醋,只是專心跟她大哥一起過日子。
後來之所以會鬧翻,是因為康康的母親提出的「養老」要求,她太偏心小兒子和小兒媳婦,雖然嘴上說召開家庭會議商量養老的事,實際上就是當著眾人的面要求大兒媳婦給她養老。
康康說她母親擺明了是欺負人,就算是心疼小兒子和小兒媳婦,但也偏心得太離譜了,對大哥大嫂太不公平。
她作為局外人尚且憤憤不平,可想而知她大嫂會作何感受,而且感受糟糕的還有她大哥,他直接坐不住了,出言反問母親:「老二也是你兒子,他也已經結婚了,他媳婦也是你兒媳婦,憑什麼只讓我媳婦給你養老?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明明應該分擔,為什麼要讓我們獨自承擔?」
他母親開始解釋:「你弟弟是結婚了沒錯,但他畢竟還小,能照顧好他們夫妻倆的生活就不錯了,你作為大哥,當然應該跟你媳婦多承擔一點,這是你本該盡的義務,我沒讓你們幫襯老二的生活,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此時,輪到康康的大嫂出場了,她似乎就在等婆婆說出偏愛小兒子的話,等婆婆說完之後,她跟婆婆說:「讓我們給你養老不是不行,但你要先把欠我的30萬還清!你從我們這拿走了30萬給你小兒子買房子,到頭來又讓我們全權負責給你養老,我們就那麼好欺負嗎?你小兒子的日子不好過,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嗎?作為婆婆,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光是倚老賣老,怎麼能讓人信服?」
好在康康的二嫂比較有眼色,看情況不對,又涉及到還錢,急忙打圓場說:「別讓婆婆還錢了,我們給她養老就是了!」
雖然二嫂比較有眼色,但康康說她最敬佩的是大嫂:「我大嫂是個狠角色,當初借給我媽30萬,是因為她早就看穿了我媽的真面目,早就料到她會偏袒我二哥二嫂,她就是想以那30萬為籌碼,等到我媽算你她時,跟我媽明算帳!」
03
一段婚姻中不出現婆媳矛盾,就算婆媳關係不是特別和睦,也不會鬧出誰算計誰的問題。
但如果一段婚姻中鬧出了婆媳矛盾,早晚都要清算,不管誰先算計誰,被算計的人肯定會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讓形勢逆轉。
康康的大嫂和她母親之間就存在這樣的問題,表面上看,婆婆順利從兒媳那裡拿走了30萬不叫事兒,但實際上,婆媳矛盾已經出現了,兒媳不可能平白無故給婆婆30萬,除非婆婆後來把錢還給了兒媳,否則,兒媳終究會找個機會清算那30萬。
類似的問題不勝枚舉,有些兒媳為了報復婆婆,隱忍了十幾年才離婚,就是為了不給婆婆養老;有些兒媳跟婆婆有月子仇,或者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有矛盾,同樣會在日後跟婆婆清算婆媳矛盾。
這種事沒辦法,種下了婆媳矛盾的因,肯定會結出不好的果。不管對於婆婆而言,還是對於兒媳而言,如果不想因為婆媳矛盾一直糾纏,那就各自管好自己,別鬧婆媳矛盾,誰也別算計誰,種下了家庭和睦的因,才能結出幸福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