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音樂為她播撒下夢想的種子, 但現實卻讓她不得不將一切擱置, 走出疾病的折磨, 她重新審視自己, 也就此踏上尋夢之旅, 終於在70歲時站上小巨蛋的舞臺, 用爵士鼓打出生命的活力與精彩。 這位堪稱傳奇的人物, 就是臺北搖滾奶奶楊寶秀。
音樂陪伴走過貧瘠童年, 西洋音樂激起爵士鼓
興趣談起自己的音樂夢想, 楊寶秀說「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從電臺中受到的薰陶。 」
楊寶秀在萬華長大, 7歲母親去世, 爸爸靠買醬菜等小吃養活全家, 因為爸爸忙於賺錢很少陪伴, 電臺音樂成為她為數不多的消遣手段, 國語、臺語歌曲陪伴她走過匱乏的童年。
韓戰過後, 伴隨大量美軍來臺, 電臺中也開始播放西洋熱門音樂, 這在當時成為很多年輕人音樂夢想的來源, 楊寶秀也不例外。
「當時餘光主持的音樂節目《青春之歌》是我的最愛, 聽不懂英文, 我就盡力記住音樂的旋律,
之後再到唱片行, 找店員幫忙找。 」
接觸西洋音樂的時間漸長, 她對樂器產生興趣, 各部樂器中最讓她癡迷的莫過於爵士鼓「打起來澎、鏘、嗆, 只要它響起整個氣氛都會被調動!」這讓她產生學習演奏爵士鼓的願望。
可貧乏的生活當時並沒有留給她太多選擇的權利, 對於音樂的追求最後在現實面前也不得不被擱置。
忍過手術、化療, 50歲重拾音樂夢
步入社會, 楊寶秀從事過許多工作, 從公司職員到會計, 再到食品公司外務, 童年對於音樂的熱愛也因生計的壓迫逐漸降溫。
直到50幾歲的一天, 曾經的夢想才被重新點燃, 「我身體不舒服到醫院做檢查, 沒想到絕癥會找上門。 」
忍過手術和化療, 楊寶秀的個性和生活觀點發生很大變化, 漸漸懂得從前緊張的生活已無法適應, 自己需要學著慢下來, 讓身體可以跟上精神。
疾病奪取她的健康, 但也讓她終於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對爵士鼓的記憶漸漸湧上心頭「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情要做, 不然來學爵士鼓好了!」
幾經波折後, 她找到青年擊樂演奏家簡任廷「我一到他家看到大鼓, 眼睛就發亮。 這就是我要學的!」
從最基本識譜到簡單的節奏, 最後再到和其他聲部配合,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過, 療愈了她的身體, 也讓她實現了曾經的音樂夢。
每天練習至深夜, 70歲登上小巨蛋
迫於生活的壓力, 在身體康復後她不得不再次回到工作崗位, 爵士鼓也從曾經的主旋慢慢變成點綴, 直到70歲這年。
徹底退休的楊寶秀有了充足的時間, 這次她不只想學習, 更想站在臺上表演。
聽說弘道老人基金會和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合作的「仙角百老匯」, 每年都會在小巨蛋演出, 她便去報名參加。
為能沖過層層選拔, 她重新找老師幫忙訓練, 3個月的時間, 每天早早到教室報到, 練習至半夜才回家。 聽到喜歡的曲子, 便請老師編成鼓譜。
以至於後面鼓玩團長謝雨珊都被她感動, 平時也對楊阿嬤投入更多精力, 演奏中一個又一個瑕疵在不斷的練習中被抹平。
經過一次征選落敗, 楊寶秀終於如願登上小巨蛋的舞臺, 靠著電影《七匹狼》的經典名曲《永遠不回頭》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好多人覺得老了什麼事都辦不到,但我覺得這階段時間最多、最適合圓夢。」
走出絕癥的威脅,跳脫出緊張的生活,楊阿嬤在古稀之年追尋兒時的音樂夢。
在舞臺上用力敲擊出屬於她這個世代的活力,演繹出生命的精彩。
靠著電影《七匹狼》的經典名曲《永遠不回頭》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好多人覺得老了什麼事都辦不到,但我覺得這階段時間最多、最適合圓夢。」
走出絕癥的威脅,跳脫出緊張的生活,楊阿嬤在古稀之年追尋兒時的音樂夢。
在舞臺上用力敲擊出屬於她這個世代的活力,演繹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