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很多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曾嚮往過美滿的婚姻,畢竟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決定著我們後半生的生活質量,若是能夠找到真正優質的伴侶,便意味著我們能夠擁有更為美滿的未來。正因如此,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婚姻伴侶的選擇,便非常謹慎。
現代社會中,基於法律的規定,女生不能早於20歲結婚,男生則不能早於22歲結婚,可在古代社會中,男子卻大多喜歡娶13、14歲的女孩為妻,這一情況也令現代人感到無法理解。那麼,為何古代社會的結婚年齡會與現代社會有著較大的區別?對於古代男子來說,他們又為何會選擇13、14歲的妻子呢?
現代社會中,隨著世人思想水準的提升,許多政策的規定都變得更為人性化。以婚姻政策為例,相比於古代社會來說,現代社會的法定結婚年齡相對較晚,這也能夠從根本上保證人們在理性且嚴謹的狀態下步入一段婚姻,避免因自身的幼稚思想,對婚姻造成負面影響。
可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卻普遍早婚早育,一般來說,在男子14、15歲的時候,便能夠娶妻生子,而女子的結婚年齡,更是比男子小上1到2歲左右。
對於現代社會中13、14歲的女孩來說,她們還在上學,可在古代社會中,她們卻已然需要承擔起生兒育女的重任。
當今社會的歷史研究進程中,相關專家亦曾經對古代男子為何喜歡娶13、14歲的女孩,進行專門的研究。
首先,對於古代人來說,受生活質量及醫療水準的限制,他們的壽命普遍相對較短,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如現代人一般晚婚晚育,古代人便很可能無法順利生兒育女,最終導致家族血脈難以為繼。
通過對比現代人及古代人的壽命長短可以看出,古代社會中,14、15歲之人,相當於現代社會中20歲左右的人,可見,對於古代男性及女性來說,其整體壽命相對較短,在13、14歲的年紀結婚,並無不妥之處。
受此情況影響,若是古代女子在20歲的時候仍未順利出嫁,也會成為人們眼中的「老姑娘」,而她們後半生的幸福生活,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此外, 對於古代社會中的統治者來說,國家人口數量越多,便意味著其政治統治越發穩固,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自然會大力推動早婚早育,以此保證人口數量的持續上漲。
除以上內容外,對於古代社會中的女子來說,之所以她們會在13、14歲的時候便嫁為人妻,也有著以下原因。
眾所周知,封建背景下,女子地位極低,對於古代女子而言,她們不僅沒有參與科舉考試的機會,更是很難從事許多工作。受此情況影響,女子便會留在家中操持家務,而賺錢之事也由家中的男性負責。
正因如此, 若是父母早早將女兒嫁出,便能很好地減輕加重負擔,並在女兒結婚後,得到男方家庭提供的彩禮。
與現代社會不同,古代社會中,出嫁的女子與娘家幾乎會斷絕聯繫,這樣一來,其親生父母便不再需要為了維繫女兒的生活操心。
而 對於古代社會中的男子來說,他們普遍喜歡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從許多後妃的入宮年齡上便能看出,13、14歲的女孩明豔動人,活潑可愛,基於這一原因,在男子娶親的過程中,自然更加願意娶那些年紀較小的女孩,以此享受這些女孩身上的青春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