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要教會小學生:身邊缺少朋友,就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習慣

大家都知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等于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應當尊重同學,尊重同學的人格,尊重同學的愿望、感情、愛好和習慣。在學校里,應該尊重大同學,愛護小同學,尊重女同學,不取笑同學,不給同學起外號、不背后議論同學。同學間每天第一次見面要相互問好、離校時互相道別,說聲“再見”。這是真誠、禮貌的表示,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必要形式。

一、正確認識小學生的交友

小學生交友,需要在有限的同學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小學生交朋友要么基于“方便”:同一班的小朋友自然會聚在一起;或者因為“交換”,常請同學吃東西的小朋友身邊就會有許多食客,但這并不是真正的友誼。

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感到十分孤獨和寂寞。友誼是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系的紐帶,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橋梁,也是人類一種最美好的感情。有時候,我們能幸運地將孩提時代的友誼維持到成年。但有時候,友誼會隨著兩人選擇不同的人生方向而終止。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幾種類型

1.過于強勢。這一類同學身強體壯、脾氣急、易沖動、想和同學交往但卻不善于交往,結果弄成了孤家寡人。

2.過于弱勢。這一類同學身體瘦弱、性格內向、膽小,不愛交往,有較重的孤獨感,常常為此感到不安。

三、提升自己,找到好朋友

一個人要想得到真正的友誼,主要還是要注意自己應該怎樣做。過于強勢的同學不要憑著自己身強體壯,動不動就沖其他同學發脾氣,應該學著和其他同學溝通、合作、分享、交換等,發脾氣只會讓同學離你越來越遠。過于弱勢的同學要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可以從和同學一起寫作業開始,然后再參加其他集體活動,如祝賀同學生日等。

1.發展出不同的社交技能

3~7歲,孩子會跟出現在附近的小孩發展出暫時的友誼。

4~9歲,孩子會接近可以幫助他達成目標的朋友。

6~12歲,開始發展出互惠的友誼。

11~15歲,發展出成熟的、互相支持的友誼。

12歲以后,社交技巧逐漸成熟,產生志同道合、又能尊重彼此差異的真正的友誼。

2.家長教會孩子交朋友

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創造非常好的交友環境,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的同學到自己家來,讓孩子之間能夠一起玩耍,培養互相信任和互相幫助的習慣。

家長要教會孩子平時多與人為善,學會欣賞和贊美別人,遇到問題盡量委婉表達,增進對方的好感。家長可以和孩子玩游戲、扮演角色,模仿孩子日常交友活動,給予正確指導。對于孩子自己選擇的朋友,雖然可能不會讓家長完全滿意,但是,家長也盡量支持,給孩子充分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需要支持孩子自己的交友風格:有的孩子喜歡觀察別的孩子玩耍,有的孩子喜歡主動邀請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喜歡參加社團活動。

友誼能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緩。當孩子渴望友誼,而同學們都不愿與孩子交朋友時,家長需要教會孩子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習慣,學會怎么交朋友,學會怎么樣維持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