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妹妹!」沒想到這句話會傷孩子

1532992.webp (1200×626)
「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妹妹!」沒想到這句話會傷孩子

文丨魚爸

1

你有沒有發現,有很多人面對孩子的衝突,經常會說一句話:「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結果呢!小的心滿意足,而大的孩子卻氣得不行。

雖然平了一時的爭端,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在你不在的時候,事情會怎麼發展下去呢?

前兩天,在小區樓下,好幾個老人帶著孩子在蔭涼處玩。

我路過的時候,路上剛好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撐著一把兒童太陽傘,而另一個比她高一個頭左右的女孩抓著傘面,想爭奪過去。

看到孩子起了衝突,兩三個大人趕緊圍了過來,一邊拉開孩子,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她是小妹妹,你讓她拿著,你是姐姐啊!」

這類的話,真的聽得太多了。

可是你看那個場景,看上去小一點點的妹妹,強硬地不讓步。

而姐姐在大人們的干預下,只能放手,然後臉上帶著不甘,看著「得勝」的妹妹。

在很多人的眼裡,大的孩子需要讓著比他小的孩子,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

大人們看又平息了一場孩子的衝突,卻少有人會真正關注這個姐姐的內心。

還記得好幾次,小小魚跟自己的表哥在一起會打鬧。

男孩子一鬧起來,就管不住自己的手。

而且往往都不想吃虧,有時弟弟就會追著哥哥打。

打不過就在那憋著氣,哭著臉。

這時家裡的老人看到了,就會「幫」他,說哥哥真的不懂事,不知道讓弟弟。

而且姑姑也會把表哥叫過去,說要他讓著弟弟。

可一直關注著他倆玩鬧的我,會要他們不要干涉。

因為哥哥沒有欺負他,而是他自己一直想打贏,追著哥哥打,然後又打不過,所以生氣。

就讓他生氣吧,沒事的。

然後就會讓他在那裡一個人冷靜冷靜。

過一會再過去跟他談,效果會更好。

在孩子的衝突中,我一直提倡,不能讓他們覺得靠哭,靠年齡小就能得到特權。

而應該靠商量,靠分配的公平原則,彼此都得到應得的,彼此尊重平等。

2

特別是在二胎家庭,大孩子的心理反而更需要得到關注。

有一位媽媽說,每次妹妹跟哥哥爭東西,哥哥都不樂意,然後妹妹就會一直哭,有時自己直接搶過去給女兒,還會埋怨哥哥不懂事,不知道讓妹妹。

而拿到東西的妹妹高興了,而哥哥不僅僅東西被搶走了,還挨了批評。

剛開始,她覺得他畢竟是男孩,又是哥哥,受點委屈沒事。

可是有一次,在批評兒子後,沒想到他反應很大,跟她說:「你既然這麼喜歡她,那還養著我幹什麼?」還一個人在房間裡哭了很久,安慰了很久。

她說反思了一下,發現生了女兒後,對兒子的關注真的少了很多,而且還經常朝他發脾氣。

本來是妹妹上幼兒園拖拉,可自己卻只怪兒子慢。

妹妹把家裡弄亂,怪他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

很少表揚他,可要求多了很多。

而是覺得他應該有個當哥哥的樣子。

想想他也只比妹妹大了三歲多。

自己為什麼就覺得他一定要處處讓著妹妹呢?

而且有時妹妹生氣的時候也會拍打哥哥,啪啪的響聲,會在哥哥的身上留下紅印子。

可哥哥卻沒有這麼重重地打妹妹。

他還是知道心疼妹妹的。

而且每次在外邊,妹妹在遊樂場有一點兒危險的行為,哥哥都會跑過去提醒她,雖然會罵妹妹真笨,這都不懂,可他這也是對妹妹的愛和關心。

這是小小的男孩,嘴巴遠不如妹妹的甜。

不知道怎麼去說好聽的話,不會在爸媽面前撒嬌。

而且剛生了妹妹的那兩年,幾乎很少陪他一起玩,所有的時間都被妹妹占滿了。

想想還真的是對不起兒子呀!

自己對他的關注和愛太少了。

的確,有了小寶寶,總會覺得力不從心,看到大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了,也變得更堅強,看上去不需要父母的擁抱。

可真相是,他們內心還是渴望著父母的愛的。

他們也需要獨特的專屬的愛。

「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妹妹!」沒想到這句話會傷孩子

3

那麼,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間的衝突,而能顧及到兩個孩子的感受呢。

父母少干涉,讓孩子自己商量

如果不是打架,而是孩子之間的搶奪或者鬥嘴。

沒有危險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少干涉,讓孩子先處理。

如果出現非得出面的話,那也先叫停,然後弄清楚情況之後。

讓孩子自己處理。

比如搶玩具的話,那先停下來,兩個人都不要玩。

等商量好了,再繼續玩。

孩子商量好之後,就可以帶他們反思一下剛剛的行為。

讓他們明白遵守秩序、積極分享,遠比爭奪更有用,至少不會浪費你們玩耍的時間。

讓孩子養成商量的習慣,那麼在外邊也會少很多的衝突。

特別是去了學校,在一個大集體中。

那些懂商量的孩子,往往能更好地跟同學處理好關係,融進群體中。

其次是讓孩子明白責任和分享

我們說不強迫大孩子處處讓著弟弟妹妹。

但是不等於縱容他們的霸道行為。

因為年齡的緣故,大孩子的力量、速度、生活經驗都要比小一些的孩子占優勢。

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弟弟妹妹一些幫助,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這也是一種作為哥哥姐姐的責任。

只是,我們不能把這當作一種理所應當。

還記得看一檔城市節目,講的是一對姐弟為了房子而爭執的故事。

看到剛畢業的弟弟要結婚沒有房子,老父親就向姐姐求助,希望她能幫一下弟弟。

姐姐把自己沒住的那套房子空出來給弟弟過渡用。

本來是好事,可過去了五六年,姐姐因為需要用錢,想把房子賣了,希望弟弟能空出來。

結果弟弟不願意,說自己住了這麼久,還搞了裝修花了不少錢。

如果要搬出來,姐姐就得補自己幾十萬的裝修費。

結果兩人起了衝突,最後鬧到了法院調解。

這裡面姐姐幫助了弟弟,盡了心。

可弟弟卻不懂事,把這種幫助當作理所應當。

老父親對著鏡頭也是哭著說,自己害了女兒,不應該跟她說這樣做的。

在很多家庭,父母從小就教育大孩子要讓著弟弟妹妹。

特別是最後一個是弟弟的話,真的會得到百般的寵溺。

可等過些年一看,會發現這樣的寵溺是害。

不僅僅害了小兒子,也是對他的哥哥姐姐的一種傷害。

「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妹妹!」沒想到這句話會傷孩子

4

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不能去強迫孩子去讓,去分享。

因為分享者,自己應該是先得到滿足,應該是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

很多人抱怨孩子不願意分享。

可你知道孩子的心理麼?

兒童心理學會告訴你,這跟孩子的物權意識有關。

孩子的物權意識會隨著年齡不斷地發展。在幼兒時期,零食、玩具等都是他們的最愛。當物權意識開始萌芽後,他們就會拒絕分享,這並不是自私,而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去放棄自己的東西而去大方分享,真的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被迫的無私、分享,對於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犧牲自我需求而終結的。很容易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

真的得到了尊重和滿足的孩子。

在父母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下,是會去主動分享的。

同樣,他們面對弟弟妹妹,也會樂於幫助他們,願意謙讓。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愛和尊重的基礎上。

而不應該是大人的強迫和那種天經地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