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沒有問過孩子,「學習是什麼樣的感覺,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
而孩子會願意誠實地回答嗎?
在孩子哭著說:「我不做作業」時。
你會怎麼做。
有媽媽問,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吼叫或者責備孩子外,還能做什麼呢?
在陪伴小小魚成長的這些年。
我也經常因為他寫作業拖拉或者不認真而發脾氣。
特別是剛入小學那會,他很不適應,一說寫作業就不高興。
現在想想,那時不適應的何止是孩子,也包括我們。
為人父母,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
是跟著孩子一點點地成長起來的。
沒當過小學生孩子的爸媽,怎麼知道那番滋味呢?
所以,當小小魚那時流著眼淚,抄寫那些生字的時候。
我在一旁氣呼呼地看著。
那時,我們倆都不好受。
感覺夕陽投在窗台外,也沒有一點心思欣賞這美景。
而是一個氣呼呼,另一個也氣呼呼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難道沒有其他的法子嗎。
我內心在這樣問自己。
2
「如果我情緒不好的時候,你不要打攪我,更不要給我安排事做。
因為我想一個人靜靜。
或者做點我自己喜歡的事,讓我自己好受一點。
然後,等我情緒好了的時候,我會很願意跟你說話,也願意做一些事。
那些我沒有那麼感興趣的事。」
這是我內心的想法。
做一個大人真的好,我可以這樣想,更可以這樣做。
但一個孩子,卻不能這樣。
很多時候,他們內心的想法不敢表達出來,或者表現出來一點點,就被大人給抹掉了,被大聲覆蓋了。
「聽我的!」
「按我們說的去做!」
「不要找藉口,不要拖拉!」
……
指責和懷疑的聲音很多。
傾聽和詢問的話語卻很少。
我想,不能成為一個蠻橫的大人啊。
所以,有一個周末,他在那哭著做作業。
其實我們都沒有責備他,可他自己想先玩,不想寫。
我走過去時,他抹了抹眼淚,看了我一眼,然後繼續寫。
應該是怕我責備。
但這次我沒有這樣做。
「為什麼寫作業還要哭呢?」
「難道是給我們寫作業嗎?」
……
是不是很熟悉的聲音。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就是這樣跟孩子對話的。
至於你問為什麼會這樣做?
清一色的理由就是為了孩子好。
因為學習如果不認真,就會丟三落四,基礎不牢。
說不定生字都會寫錯。
簡單的算式都做不對。
這肯定不行。
所以負責的父母肯定不會允許孩子這樣做。
因為學習就像蓋房子,基礎一定要打好。
而且這種拖拉和丟三落四的學習習慣,絕不是好事。
怎麼辦?
3
反思了很久,我覺得不管怎麼辦,都不要把孩子搞鬱悶,而是讓他們主動的學,能開心一點更好。
因為他不開心時,就算坐在了書桌前,也是生著悶氣。
覺得自己是被迫學習寫作業,而不是自己想學習寫作業。
如果孩子總是在鬱悶和氣憤中學習某一樣才藝或者完成作業。
注意力會集中嗎?效果會好嗎?
這樣的情形,就像以前的地主和長工。
長工幹活很少覺得快樂,只會覺得自己是被迫做事。
只要地主沒盯著自己,他就會馬上丟下傢伙,躺角落裡曬太陽睡大覺。
所以那次,我沒有去責備他,而是拍了他的肩膀,跟他說:「先別寫,我們先聊聊。」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先不要學習。」
「因為我不想你每天一想到學習,就會覺得心情不好。」
「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就好像你愛閱讀那樣,能感到開心。」
他愣住了。
平靜了很多,也許不寫作業,就好了。
「說說看,為什麼會哭?是作業很難,還是太多?」
「我想等會寫!」他小聲地說。
把不喜歡做的事往後拖,然後不小心就忘掉了。
這是很多孩子喜歡做的事。
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事。
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先把那些孩子「不喜歡」卻”重要”的事先做了。
比如會催著愛吃肉的孩子,先吃蔬菜。
可孩子呢,一定會先吃自己喜歡的菜,最後才把不喜歡的菜送進嘴裡,到了收拾碗筷的時候,能剩一點就剩一點吧。
其實,只要能把蔬菜吃了,早吃晚吃差不多。
我們何必一定要跟孩子較真,逼孩子聽自己的呢。
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卻是很多家庭的問題。
蔬菜和肉,好比學習和玩樂。
父母想著孩子營養均衡,學習好。
孩子想著吃個開心,玩個痛快。
其實這並不矛盾。
為什麼一定要非黑即白呢?
他們想等會寫,無非是還有其他的事要做。
那就先做,沒關係。
但是做之前,我們設定一個前提,學習也要做好。
答應了這件事,一切好商量。
就不是純粹放縱式地去玩,也不會是溺愛式的放縱。
而是有了底線,有了規矩。
這時只要跟孩子好好進行時間分配。
4
這兩年,小小魚還是會經常因為學習的時間跟玩耍的時間衝突了而難受。
但是我們還是達成了共識:玩和學,都重要,都要做。
所以他完成學習任務之後。
在周二和周三的晚上可以增加一集歷史電視劇的時間。
這時,有媽媽會有疑問,這樣做是不是哄著孩子,給他一些獎勵。
只要學習好了,作業寫完了,就獎零花錢和玩的時間?
我覺得不能這樣理解。
如果跟孩子說,只要你學了,就給你獎勵。
那孩子會想,我不學就沒獎勵。
那學習的樂趣就來源於零花錢或者玩樂的驅動了。
有一天你不給,他們就不做了。
這可不是好事。
怎麼辦呢?
其實可以跟孩子說,學習和玩樂都要有,我們計劃一下新的時間。
這僅僅是時間規劃的問題。
而跟獎勵無關,因為你學習了,相應地也可以放鬆放鬆,做點你喜歡的其他事。
學習不應該是苦悶的,非要錐刺股嗎?
我們應該讓孩子因為興趣而做,而且在做的時候儘量感覺到快樂。
這樣的學習,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這樣的感受,能給孩子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當然,你也許會問,如果孩子故意發脾氣耍性子來控制父母,達到不學的目的,我們也順著嗎?
我想,聰明的父母,都能分辨出什麼是溺愛孩子,什麼是關注孩子的內心情緒。
而孩子自己內心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真的靠這樣的方式來逃避學習。
那父母要反思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