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車場去找車的時候,發現車流、人流中有個讓人心疼的男孩。
男孩大約有3歲,一邊哭一邊走幾步、跑幾步,努力跟上前面的媽媽。只見媽媽拉著男孩姐姐的手,徑直往前走,頭也不回,任憑男孩哭泣。
當男孩追上媽媽,去拉媽媽的手時,媽媽一下子甩開,拒絕接住孩子的手,並快步向前走,和男孩拉開距離。
男孩就這樣哭啊、追啊,卻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哭著,得不到任何回應,好像被媽媽拋棄一樣。
在我的下意識里,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趕緊抱起來安慰嗎?在眾目睽睽之下,就讓孩子如此無依無靠?
忽然想到,這位媽媽大概正在實施「哭聲免疫法」:孩子哭的時候,讓他哭個夠,直到自己停止哭泣為止。這樣讓他明白,通過哭泣博得大人同情或者要挾大人是行不通的,從而能培養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哭聲免疫法是「以大人為中心」的育兒法,值得提倡嗎?
哭聲免疫法曾經在國內外非常流行,記得10多年前,看過一篇被瘋狂轉發的文章,倡導「孩子哭了不抱,孩子不哭才抱」,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克制自己的行為,不會總是哭著要求抱抱,大人可以省心省力。
也有家長擔心任由孩子哭泣,孩子會哭壞。但是又被勸說「孩子大哭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也是一種鍛鍊。所以,很多家長當時非常認同這一理念。
哭聲免疫法的核心思想來自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他的思想是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避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另外,很多父母看過的《斯波克育兒經》,同樣考慮成人方便,而不顧孩子的需求。比如,哺乳時間都要固定,即使孩子餓到哭也讓他忍耐。
很顯然,哭聲免疫法就是「以大人為中心」的育兒法,讓有血有肉、有情感訴求的孩子,像機器一樣被操控,以大人意志為轉移,大人可以省去不少麻煩。但孩子終究不是機器,這種機械套用的育兒法,並沒有起到預期效果。
在歐美,那些這種理念養大的孩子,後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的睡眠障礙,有的人格障礙,還有的精神分裂。現在,哭聲免疫法已經不被提倡。
孩子哭了,是讓他哭個夠,還是抱起來哄?了解一個概念,做出正確決定
在孩子哭的時候,大人們很是猶豫,如果抱起來哄,擔心孩子被慣壞,養成哭哭啼啼的習慣,不利於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當孩子小的時候,相對於行為,心理健康更重要。
看過一本書叫做《名橋大二快樂家庭育兒》,書中觀點認為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不是因為沒有獲得良好的教養,而是沒有正確的「自我肯定感」。
如果孩子哭了,大人不管不問,孩子就認為自己連被抱抱、被疼愛的價值都沒有,一點都不重要,以至於內心受到傷害,自我評價過低,很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出現叛逆不聽話的行為。
如果孩子哭了,大人能夠實施「親膚育兒法」,抱一抱孩子,陪伴孩子,讓他慢慢恢復情緒,孩子就會感知到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有更高的評價,內心有力量。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哭喊代表他所有的要求,要及時響應,解除孩子的痛苦。孩子會認定,大人的每一次來都是他舒服的開始。來的及時與否,就代表孩子痛苦的長短。
大人來得越及時,孩子痛苦的時間越短,內心受到的傷害越小,對自己的自我肯定感就越高,將來更容易聽大人的話。所以,你了解了「自我肯定感」這個概念,在抱孩子還是不抱孩子之間徘徊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顧慮,能夠做出正確決定。
不同年齡的孩子,哭的時候,回應的方式有所區別
不同年齡的孩子,心理狀態、行為能力不同,在哭的時候,具體的回應方式也要有所區別,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極力安撫】
0-1歲的孩子,有情緒但是不能理解大人的心情,而且哭聲表達的大多是生理性需求,要馬上回應,需要抱就抱,給予無條件滿足,讓他感受到他的存在被認可。
1-2歲的孩子,身體能力增強,活動範圍增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如果不被滿足,會大哭一場,看上去特別叛逆,但這說明孩子在成長、在鍛鍊能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不哭。
2-3歲的孩子,能力進一步增強,能理解別人,還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當孩子哭的時候,抱一抱孩子,鼓勵孩子用語言代替哭泣。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耐心等待。多次重複之後,孩子的行為會逐步得到改善。
【3歲以上的孩子,需要同時進行教育】
3歲以上的孩子基本都上幼兒園,理解力、表達能力都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也能理解一些規則,並學會遵守規則,正是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的時候,首先擁抱進行安撫,等他情緒平和以後,立即對他進行教育:
1、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家人能耐心猜測他哭的原因,幼兒園可不一定有人能猜到,難道要一直哭下去嗎?
比如,二寶剛從校門出來,看到媽媽哭了,媽媽還以為是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後來經過多次耐心、迂迴地詢問,終於知道是因為想媽媽了。就告訴二寶,出校門的時候,媽媽就緊緊地抱住他,他也可以大膽地說「我想媽媽了」。清楚的表達,才會得到更好的回應,才會更快樂。
2、當孩子無理取鬧哭泣時,要告訴他這不是好行為,需要糾正。
比如,二寶不想吃飯時、犯困時、要東西沒被滿足時,就會哭鬧,我就直接告訴他,這種哭聲很不好聽,這是無理取鬧,你可以說出自己想做什麼,只要合理要求,都是被允許的。
3、哭雖然不是好行為,但有些時候哭也是被允許的
比如,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可以用哭尋求關注,能得到及時的照顧。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用哭釋放自己的情緒,心情會得到很大緩解。
結語
小孩子哭鬧很正常,這也是他尋求幫助的信號,我們不要把所有的哭都歸結為不良行為,硬是套用「哭聲免疫法」懲罰孩子、糾正孩子。對於孩子的哭,應該按不同年齡加以區分,合理對待,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自我肯定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不會被慣化,反而更容易聽話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