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稚園的階段,正是各種生活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孩子一旦養成一種壞習慣,時間長了就很難再改掉。
小凱是幼稚園中班的一個小男孩,他的 爸爸媽媽離婚了,跟著媽媽一起生活。爸爸媽媽之前沒有分開的時候,爸爸總是喝酒,媽媽總是和他吵架,小凱雖然只有兩三歲, 一看他們吵架就乖乖地躲起來,生怕自己會被飛來的東西砸到。
現在,他跟著媽媽生活,媽媽除了帶他還有工作很緊張,偶爾也會脾氣非常不好。
孩子上幼稚園了,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有一個不好的習慣, 手指頭經常放在嘴裡,不停地 啃指甲,有時候咬得手都破了,他自己卻一點都沒有感覺。
老師跟媽媽說:「孩子總是咬指甲,咬破了容易發炎,而且只要一讓孩子說話,他就咬得更厲害,我們要共同努力,幫助孩子更改過來,不然長大了就更難改了。」
第二天,媽媽居然買了一個指甲油給孩子塗上了,這個指甲油的味道是苦苦的,是專門治小孩子咬指甲的。小朋友們看到他的手上,指甲有了新顏色,都圍過來看,小凱把手藏在衣兜裡不敢伸出來。
第三天,但是,一到沒有人注意的時候,他還是會伸出手來咬咬咬。媽媽也實在是沒什麼好辦法了,只能任由他發展下去。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咬指甲這樣的習慣呢?
給大家科普一下,孩子如果經常咬指甲,這種壞習慣叫咬指甲癖,多數出現在孩子的幼稚園階段。孩子偶爾一兩次咬指甲是關係不大的,但是經常咬指甲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會形成這種壞習慣,大多數都是因為心理上的原因,比如孩子的安全感特別差,情緒經常緊張,內心的情感依戀得不到滿足等等 。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這種習慣並不是很重視,覺得小孩子吃手指頭,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像孩子這樣的習慣,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糾正,會影響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了大多都是這三種性格。
一、孩子膽小怕事,遇事喜歡逃避。
當爸爸媽媽吵架了怎麼辦?有的孩子會跳出來制止,也有的孩子會加入爭吵,幫著自己最愛的爸爸或者媽媽,還有的孩子,會趕緊躲在一邊,找一種方式緩解內心的不安和恐懼,比如咬指甲。
孩子面對自己害怕的事情,不願意找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只想著逃避,咬指甲就成了緩解這樣的情緒的方式。
所以,從小喜歡咬指甲的孩子,大多 膽小怕事,一遇到事情就趕緊逃避。
二、孩子內心敏感,容易受到傷害。
孩子喜歡咬指甲,是內心不安的表現,用咬指甲來鎮定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孩子一般安全感都比較差,他們 內心很脆弱,容易對別人說的話會很在乎,有一顆敏感、易碎的心,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傷害。
三、孩子比較自卑,不願意與人交流溝通。
喜歡咬指甲,也是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自卑的一個標誌。如果是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就會比較直接地面對現實。孩子因為自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躲起來、低著頭咬指甲。他們不相信自己,也不願意開口求助別人,屬於 比較封閉的性格。
孩子喜歡咬指甲,不僅僅只是身體健康方面有影響,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很不利。我們給孩子的手上抹藥、抹指甲油都不是很好的方法。如果父母用打罵諷刺孩子的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咬指甲的情況更加嚴重。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希望可以杜絕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A.給孩子多一點關心和愛護。
孩子喜歡咬指甲指甲,可能是內心的安全感不夠,父母對孩子不夠關心,或者是生活環境不穩定,讓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我們對於這樣的孩子,應該多一點關注和愛護,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不安,不要讓孩子感覺是孤獨的,父母的愛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和勇敢,咬指甲的習慣也會慢慢改變。
B.家長引導孩子分散注意力。
如果孩子有喜歡咬指甲的習慣,我們發現以後不要打罵孩子,不要總是提醒孩子,可以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來解決。
比如,發現孩子咬指甲,讓他去幫忙拿東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去,就能減輕這樣的習慣。
好習慣成就好未來,壞習慣一定要改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