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為了規范孩子的言行,為了讓孩子成材,有的父母對孩子非常嚴厲。喜歡吼叫孩子。
在我們身邊就有不少,而且在她們看來,這是很有用的教育方法。媽媽的聲音分貝一提高,孩子立刻就聽話了。
以前,我們鄰居家的孩子寫作業,每天都能聽見 媽媽的「河東獅吼」。
「我就知道,你到了時間也寫不完!你這磨磨蹭蹭的毛病 就是改不了」、「就你這樣的,將來 一定不會有什麼出息,我是指望不上你了」、「撕掉,看你寫的這作業,像 鬼畫符似的!」
後來,他們家的孩子國中畢業,就不上學了。而且,這孩子變得 非常叛逆,經常用媽媽說他的話懟回去,媽媽嫌他懶,他就說:「你不是說我沒有出息嗎?我就是這樣!」
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媽媽讓兒子出去找個工作,兒子說:「你管我幹嘛? 反正你也不指望我給你養老!」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家是媽媽吼兒子,現在反過來了,兒子開始吼媽媽。沒有出息、不孝順,這個孩子還真的是長成了媽媽經常念叨的樣子。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說過:孩子終將活成我們嘴裡描述的樣子
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智商可能會有遺傳方面的一點差異,這種差異也是非常小的。孩子的後天成長,和父母的家庭教育的關係最密切,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 心錨效應」,心錨分為正向心錨和負向心錨。
正向心錨是我們給孩子的 鼓勵、支援、快樂,這些積極向上的因素,讓孩子在快樂積極情緒的促使下不斷進步,長成一個快樂、陽光、努力的孩子。
負面心錨,是我們家長 對孩子的諷刺、挖苦、批評,讓孩子緊張、消極、焦慮、消沉,孩子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或者是變得有叛逆心理,反抗父母的管教。
當我們用最大的聲音,最尖刻的話語去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想到孩子會成長為我們瞧不起的樣子,也許就會立刻住口了。
父母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你的孩子可能會成長為這幾種孩子。
一、孩子也是一個愛吼叫、暴脾氣的人。
家風是會一代代傳承的,吼叫孩子也是一樣。一個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成為一個愛吼叫的媽媽。
父母的處事方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受到薰陶。他們長大以後,會不自覺地成長為自己父母的樣子。
二、孩子沒有安全感,膽小懦弱。
孩子不聽話,父母一喊叫,他就立刻聽話了。令孩子信服的,不是父母講的道理,而是父母的說的「打死你」、「我不要你了」這樣的威脅。
孩子每天被父母恐嚇, 內心特別缺乏安全感,他們生怕不小心會觸怒父母,總是 活得小心翼翼。孩子生怕什麼時候會觸怒父母,會遭到批評,早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變得膽小自卑。
三、孩子和父母感情疏遠,不孝順。
「你氣死我了,我指望不上你!」這是很多父母在生氣的時候,經常對孩子說的話。父母和孩子是最親近的人,所以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難聽的話,認為並不會傷害親子關係。其實,孩子的心靈是最脆弱和敏感的。我們對孩子說出難聽的話, 會一點點拉開孩子和父母的距離。
當孩子和你產生了隔閡,父母再想挽回就非常難了。父母老了,孩子不孝順,他們會難過、會抱怨。可是,這一切的原因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很多媽媽的心情是: 我不想吼孩子,可是情緒很難控制住,吼完,我就後悔了。做一個理智的媽媽,不大喊大叫,教大家幾招,希望對你管用。
第一招:每當我們想要對孩子發脾氣,先 深呼吸30秒,然後再開口說話。
第二招:回家進門之前, 把不好的情緒關在門外,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孩子。
第三招:學會 平靜地表達自己的心情,聲音可以不高,但是也比較有權威,比如:你把飯菜弄灑了,這樣媽媽很生氣!
第四招:批評完孩子, 給孩子做心理疏導。當你沒有克制住情緒批評孩子的時候,等情緒冷靜下來,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媽媽這樣做不對。
孩子會犯錯,父母也會,我們願意改變,和孩子一起成長,期待美好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