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嬰兒期能否被抱住,成了困擾新手爸媽的一大難題。有專家表示,不要抱太多會影響寶寶發育;有專家表示,多擁抱有助於寶寶的心理發育。
抱不抱孩子,成了家長們的兩難選擇;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取捨?
現在我們用一組實驗來解決大家的困境:研究人員讓剛出生的猴子離開媽媽,分別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瓶子媽媽和一個絨布媽媽。
研究發現小猴子更喜歡和絨布媽媽在一起。所以,實驗的結論是,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小生物更喜歡溫暖的觸覺和感覺,而不是只有牛奶喝的冷瓶子。
因此,我們是否也知道答案呢?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心理需求比身體發展更重要。而且,很多經驗和例子也表明, 一個從小「經常被抱」和「沒人抱」的孩子,至少在三個方面的差距是明顯的。
1)大腦發育差距明顯
從小「常被擁抱」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加健全,做人做事智商情商相對線上。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有絕對的優勢。
2)安全感上差距明顯
哭鬧時能被媽媽抱住的孩子,內心大多更有安全感,對以後的社交能力有幫助。而一個不管怎麼沒人干涉都哭的孩子,成年後大多會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
3)人際關係差距明顯
被「經常抱」的寶寶,神經系統中善意的比例更高,因此會下意識地表現出更多善意行為。此特性奠定了為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打下一定的基礎。
不過,「經常抱」寶寶,也分怎麼抱,只有遵循抱娃「三原則」他們的身心才能發育得更好:
原則一:0-3月,隨便抱
出生後的三個月,是寶寶建立安全感最關鍵的時期。所以,這麼大的孩子,父母不需要多操心,多抱抱她絕對沒有錯。即使在不擁抱的時候,也要多做肢體觸摸,這對孩子建立安全感絕對有幫助。
原則二:4-6月,回應抱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運動量也越來越大。孩子鍛煉時父母儘量不要擁抱。當孩子對父母有要求時,他會學會判斷孩子的意圖,弄清孩子的真意後再去接孩子也不遲。
原則三:7-12月,鼓勵抱
此時,孩子們不再局限於躺在床上探索世界。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擁抱應該是有回報的。
例如,當孩子開始學走路時,母親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以示鼓勵。再比如,孩子跌倒爬起來,媽媽可以抱起寶寶,作為對寶寶的讚賞。
當嬰兒出生時,迫切需要為父母和世界建立一種安全感。因此,家長可以多抱抱0-3個月的孩子,在孩子哭鬧時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孩子年齡較大,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後,可以減少抱的頻率,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寶媽們要記住,「哭聲免疫法」不可取,不要為了圖一時省事,讓孩子長大後成為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的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