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不計任何代價的為孩子付出,為什麼孩子反而越來越予取予求,對我們的愛視若無睹,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愛,反而一味索取?
現在的中國式家庭就是這樣:你把孩子養大,孩子卻從未感恩過,把最好的給孩子,孩子卻把最壞的留給你。
為什麼你付出越多,孩子越不心疼你,越不知感恩?過來人:「全是你寵的」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結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是家長們寵出來的!
孩子要從小教育,不要老把孩子還小掛在嘴上!
不懂感恩的孩子,是被父母「寵」出來的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只生一個獨生子女,備受寵愛,而父母也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處理各種困難。
舉例來說: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準備好,盛好飯,孩子寫作業時在一旁,盯著寫錯的習題,
睡覺前在孩子身邊檢查書包,而孩子在身邊時,你卻回他:「你把書唸好就好」
當孩子習慣了單方面地索取,覺得一切都可以有人做好,不懂得珍惜,就容易養出高人一等優越感的孩子。
越是把孩子當作生活重心,無條件為孩子付出,越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理所應當」的觀念,這樣的孩子,往往越不懂得感恩。
這種情況中,你不要奢望孩子對你存在感恩,不討厭就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孩子的生活。
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去愛」。
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不懂感恩,不知進取,過著失敗的人生。
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 。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懂得理解和包容,心態更加平和樂觀,人際關係也會更好。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會自私地索取、目光短淺、喜歡斤斤計較,總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
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父母最好的愛,是適時的放手
「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換句話說,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替他解決所有麻煩,那麼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
養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
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這是他懂得去愛、去給予、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
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
父母要捨得放手,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餵孩子;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乾淨襪子而幫他洗······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製造麻煩,從壞到好,是需要時間的,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
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為他解決所有麻煩,試著多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家長只參與、不過多干涉。
父母也不需要總是表現地多麼能幹、萬無一失,累了難過了、需要幫忙時,也可以偶爾示弱,
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給孩子關心、照顧他人的機會,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當孩子包容你的壞脾氣時, 當孩子安慰你時,當孩子把好吃的留給你時,當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時,難道你不應該對孩子說聲感謝嗎?
所以當你把自己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時,你會大大減少對孩子的要求,反而更謹慎自己的行為。
你在孩子身上付出什麼,孩子就回報什麼,毋庸置疑!
孩子沒有感恩意識是可怕的。
開始孩子會在父母身上不斷地索取,慢慢地他會在他人身上索取,且會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
當他覺得全世界都欠他時,那就危險了!
幸福本身與外在條件沒有任何關係,只要存在一顆感恩、有愛的心,每時每刻都是幸福快樂的!
每一位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請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