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婆婆應該要把兒媳當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畢竟也是別人家的女兒,離開了自己的父母來到了自己家理應受到呵護。曾經的掌上明珠,現在卻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奔波,身份的轉換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實在是不容易。
所以這個時候就更需要婆婆的體諒,在日常行為方面也需要婆婆當一個榜樣,畢竟都是過來人,婆婆比兒媳更明白該如何操持一個家。同樣的,婆婆的做法在無形之中也會影響到兒媳。
婆婆如果對待兒媳體諒包容諄諄教導,那麼兒媳一定會好好孝順婆婆一切言聽計從,相反的是,如果婆婆對待兒媳疏遠且刻薄,那麼婆婆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兒媳在自己面前百依百順呢?
凡事都要將心比心,自己的付出總是和收穫成正比的,要想自己晚年了享受天倫之樂,就不要和兒媳為敵,畢竟等到自己走不動路最後要依靠的還是兒子和兒媳。
如果趙琳的婆婆早一點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至於到了晚年還過得那麼辛酸。趙琳是在自己28歲的時候嫁入了婆家,自己比丈夫大兩歲,為此婆婆是十分的嫌棄:「別人都說女大三抱金磚,你看看你大兩歲算是什麼,我兒子那麼年輕卻找了你這樣的老女人。」
言語中滿滿的諷刺,正好戳到了趙琳最不願意觸及的話題。可是丈夫對自己很好,兩個人的感情也是很不錯,看在丈夫的面子上,趙琳是一忍再忍,她不想讓自己和婆婆的矛盾影響到了丈夫的心情。
也許自己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性格正和婆婆心意,她於是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因為本身就不是太喜歡這個兒媳,在家裡更是當兒媳是空氣,目中無人的態度讓趙琳非常的受挫。
她也不是沒有反思過自己到底是哪裡做得不好,可是思來想去都不認為自己有錯,而且丈夫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不止一次警告過婆婆不要這麼刁鑽行事,否則只會自食惡果,可婆婆都當成是耳旁風。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她都不打算計較,但是自己懷孕時候婆婆的所作所為卻讓自己無法忍受。自己懷孕八個月的時候,走路已經開始蹣跚,這個時候婆婆還讓自己做飯,做完後繼續挑剔不好吃。
更過分的是,當自己生產完婆婆發現是個女孩的時候,臉上表情的變化更是被趙琳捕捉,是失望,是厭惡。不僅如此,婆婆不但不願意抱孩子,還讓趙琳回自己娘家坐月子:「兒媳,去娘家坐月子是為你好。」
趙琳笑了笑,她知道婆婆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就是單純的不想照顧自己而已。好在母親把自己照顧得很好,月子裡沒有缺營養,奶水也很足,但是婆婆對自己傷害卻是無形的,如果自己遠嫁那麼又該何去何從呢?
正是因為有了這件事情,讓趙琳徹底地疏遠婆婆,她實在做不到在她面前逢場作戲笑顏如花,她對婆婆的排斥是發自內心的。好在後來婆婆鄉下住,也讓趙琳的身心得到了放鬆,終於不要每天聽她挑刺了。
可是十年後,婆婆的身體不再那麼硬朗,兒女贍養老人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義務,這個時候的婆婆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是趙琳心裡卻是一百個不願意,想當初自己坐月子的時候婆婆是怎麼對待她的她就要怎麼對待婆婆,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於是她理直氣壯地對婆婆說:「媽,去女兒家養老也是為你好,畢竟你和她有血緣關係,我又不是您親女兒。到底是母女連心,我坐月子的時候我媽可是把我照顧得很好呢。」
此話一出,丈夫和婆婆都啞口無言,婆婆自知理虧,當初卻是自己把兒媳往外推,現在卻反過來要求兒媳給自己養老。既然事到如今,她也不敢和兒媳正面硬碰硬,她早就收斂了當初的鋒芒,自覺地在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
話雖然是這樣說,趙琳也明白不論婆婆怎麼樣,自己不給婆婆養老也會讓別人說三道四,於是過了一個月自覺地把婆婆接回了自己家。婆婆似乎也感動於兒媳的轉變,變得更加的通情達理,這下子兩個人同在一個屋檐下也沒有了那麼多的紛爭。
這樣的結局無疑是皆大歡喜,可是我們身邊的婆媳關係出現了問題是否都能夠是這樣的結局嗎?很難,有的時候,因為婆婆和兒媳相處得不融洽,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整個家裡的團結,最後夫妻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其實一切相處下來本不應該是那麼的困難,不過就是將心比心,在不觸犯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多給予對方一點溫情。婆婆和兒媳本來就不應該是水火不相容的兩個個體,同樣都是女人,更能夠理解女人心。
俗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特別是婆婆更是從兒媳的身份一步步轉變而來,更應該清楚在兒媳這個階段自己如何對待才是最好的。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話還會有什麼矛盾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