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程中,你我相遇,便是緣分。我是禾熙,請與我一起感受世間美好,活出想要的人生!
關於人際交往,有一個很有意思說法:
「好的關係應該有點像函數,彼此的距離是可以上下波動的。
距離近了自然遠離,距離遠了又想靠近。」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其實很微妙。
走得太近,緣分易盡,離得太遠,關係會淡。
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與不同的人相處,保持不同的距離,讓自己愉快,也讓別人輕鬆。
但大多數人,都沒能活出這份智慧。
1.朋友之間,不必甜如蜜
陳道明有自己獨特的交友觀,他說:「有人說我不愛交朋友,其實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一直認為,朋友不必甜如蜜。人到了掏心窩子時,就離分開不遠了。」
他說的「甜如蜜」「掏心窩子」,指的就是彼此界限感不清晰。
界限感清晰的人,知道哪些事情應該是朋友的事情,自己不能過度干涉,自己的看法不能強迫朋友接受。
界限感不清晰的人,容易過分熱心介入朋友的私人空間,無視事實和對方的意願,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干涉對方的生活,往往導致雙方反目。
遵守這個界限,友誼就會更長久;越過這個界限,友情難免降溫甚至冰凍。
以前覺得好朋友就應該不分彼此,後來才發現,「距離」才是對友誼最有效的保護。
有一句話說得好:
「最可貴的不是我們都一樣,而是明知『我們不一樣』還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在保持個性的前提下獨立交往,不趨同、不貶低、不奉承、不越界。」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如使人無久處之厭。朋友之間要做到「久處不厭」,就一定不能過於甜蜜、走得太近,而是要互動不越界,出言有尺,行為有度。
網上有個問題:朋友之間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說:沒事偶爾聯繫,有事相互麻煩。
成年人的友情,就該是君子之交,細水長流。
再好的關係,失去了必要的分寸感,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產生更大的隔閡。
2.父母與子女之間,要慈愛而不包辦
如果一個孩子公開寫信「數落」父母的不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沒良心。
父母傾其所有地付出,怎麼連最起碼的感恩之心都沒有呢?
但這個寫了萬字長文的人,其實是一個北大留美的碩士生,他控訴父母對自己生活過度幹預,讓他身心受到了傷害。
他說,自己在上小學時,都不會剝雞蛋,還因此被同學恥笑;而高中畢業之前,他生活的圈子,僅僅是他居住的大院兒。
這種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對孩子的確是一種傷害。
也正是父母長久以來的越界行為,讓這個成績優異的高材生患上了焦慮障礙。
12年前,他開始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更是拉黑了自己的父母。
我們不是說和父母斷絕關係的行為是對的,但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確應該和孩子之間保持適度距離。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獨立探索的空間,多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積極培養孩子獨立勇敢的個性質量,從而使孩子不過分依賴父母,甚至與父母反目。
孩子是否具有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對他未來的生活和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甚至比學習和成績更為重要。
這讓我想起作家畢淑敏曾說的一句話:「和我們的孩子相處,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打著愛的旗號,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不僅自己活得累,還出力不討好,引起孩子的反感,弄得親子關係緊張。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並非因你而來。你能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句話應當引起為人父母者深思,那些與孩子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更應引以為戒。
3.夫妻之間,給彼此留點空間
羅曼·羅蘭說:「所謂幸福,是在於認識一個人的界限而愛這個界限。夫妻之間的距離和界限,其實就是愛與尊重。」
有人認為,夫妻關係好就應當親密無間,殊不知缺少獨立空間的感情,不是真正的愛與尊重,會讓對方不舒服甚至壓抑,其結果往往會把對方推得更遠。
文友鏡天講過一個她閨蜜的故事。
有一天,滿臉憔悴的閨蜜葉子向她哭訴,說因屢屢侵犯丈夫的空間,最終導致丈夫出軌了。
葉子一直認為,愛一個人,就要熟悉他的每一個細胞,知道他的每一個動向,關照他的每一個需求,總之就是要360度無死角的和他黏在一起。
為此,她對老公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老公的朋友要逐個查詢瞭解,老公的動向要分秒必知,老公的手機要隨時查看,老公的思想動態要每天彙報……
她原以為自己的愛會如一棟溫暖如春的房子讓老公愛之不舍,但讓她意外的是,老公覺得他成了老婆的機器人,沒有了空間和自由,讓他感到窒息。
於是,那個過去下了班就回家的老公,總是以加班為藉口、回來得越來越晚了;那個原本對妻子關懷備至的丈夫,開始對妻子冷言冷語、不管不問了。
面對老公的這種變化,葉子不僅沒反省自己的問題,反而更加嚴厲地控制老公的行蹤,查手機、打電話,甚至玩起了跟蹤。
也正應了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她的老公跟一個女同事越走越近,最終出軌了。
葉子口中美其名曰的「愛」,為什麼會讓丈夫喘不過氣來呢?
因為她對丈夫的關心根本不是愛,是控制。她不明白,真正的愛,是要去接受,而不是改變;是要去支持,而不是支配。
夫妻關係再好,兩人畢竟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方的所有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對方的一切。
劉若英認為,最好的夫妻相處之道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頗為形象,很有道理。
「距離產生美」,夫妻之間只有懂得給愛人留一些私人空間,彼此尊重、彼此珍惜,才能讓家庭更和諧、婚姻更持久。
其實,掌握好距離,把握好尺度,是每個人都需要修煉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是一個人高情商最直接的一面。
每個人都需要清醒認知自己的位置,注意交往的分寸。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這樣關係相處起來才能既舒服還長久。
但我們也不必苛求自己完美,與人相處本就是人生最難的課題。
你只需要做到尊重差異,彼此珍惜,張弛有度。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時光如何改變,也能擁有舒適的人際關係,得愜意自在人生。
路上時常有陰影,但抬頭總能看見光。我想做你的光,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