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1505847.jpg (1200×626)

1945年8月6日的廣島像往常一樣車流不息,人來人往。工廠、醫院、港口秩序井然。只有每天派發的報紙提醒著他們戰爭尚未結束。

8點整,防空警報響起。一架B-29轟炸掠過城市上空,抵進人員密集的工業區。市民們按照之前的演習,在憲兵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奔往防空洞。

可惜太晚了,美國人的「禮物」早已從天而降。他們即將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原子彈。

一、蘑菇雲的升起,二戰的終結。

核爆的瞬間,衝擊波迅速擴散,傳達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建築物一掃而光。當天氣壓的最高值直接飆升到了數十萬atm。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閃即逝。頃刻之間,城市的上空突然捲起一團巨大的蘑菇雲。佇立在雲朵之下的不再是熙熙攘攘的都市,而是厲鬼將行的人間地獄。

三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引爆。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投降。

兩次核爆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二十五萬,其中大部分是平民。日本政府將這兩起事件視為國傷國難。不知侵略者的子孫們是否想過,這二十五萬和被他們害死的上百上千萬相比,又何足掛齒?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二、傳單天降

其實這也別怪美國不仁不義,戰爭是日本自己發動的,現在揚言「一億玉碎」死不投降的也是他們。

最重要的是,早在核爆之前,美國就已經撒下傳單作為警告。當時的日本人口是7200多萬,為了保障警告傳達到位,美國特地印發了6300萬份傳單。

美國不止一次警告日本。早在七月的《波茨坦公告》中,杜魯門就對日本人說:

「(原文)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意思就是要麼無條件投降!要麼完全毀滅!別無選擇。但鈴木貫太郎首相卻對此置之不理,認為這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罷了。

從兩地的傷亡情況來看,居民們確實沒有得到良好的疏散。日本人為何無動於衷?這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三、傳單上的疑點

美國的傳單分為兩批,使用最先進的高空轟炸機空運撒放。我先放一張廣島核爆前的傳單給大家看一下。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大概意思是:美國接下來會炸翻某座工業城市,因為日本一直利用它們進行沒有意義的戰爭。為了你們家人和朋友的性命安危,請馬上撤離那裡並呼籲你國政府投降!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美國在傳單上列出了可能被炸的城市(如圖所示)。仔細一看,名單上唯獨不見廣島,並且沒有提到「原子彈」三字。

直到第二批傳單,也就是長崎核爆之前,才有提及「與2000架B29轟炸機所攜帶的常規炸彈威力相當的新式炸彈」。這種炸彈是什麼?長崎人不知道,廣島人也不知道。

四、對疑點的分析

有人認為,美國政府沒有明說,這才是警告無效的原因,其實這種說法不全對。

第一,投放核彈不僅是實戰,還是一場科學實驗。所以觀測爆炸效果和收集數據十分重要。在選址上,必須是一座氣象狀況良好穩定、晴空萬里的城市

但具體要炸哪裡,這是機密,美軍也說不準。廣島和長崎是在經過精確的氣象預測之後才入選。可這時候千萬份傳單早已印好。

第二,杜魯門總統在早前的演講中就有提及「僅需一枚即可毀滅一座城市」的新式炸彈。只是日本政府封鎖外界消息,不讓自己的國民知道而已。所以日本政府應該負首要責任。

即便是如實傳達過去了。想用三個字嚇垮一個國家,實在很難。別說日本國民,甚至連很多盟軍專家都搞不清楚原子彈是什麼,威力究竟有多大?核武器在當時還只是一個新穎的概念而已。

日本在戰爭爆發前就實行了嚴格的新聞管制。日本最有權威的報紙是《每日新聞》。1945年都死到臨頭了,這家報紙的頭版還寫著「日本攻克太平洋xx島,美國看了震驚,蘇聯看了落淚」。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信息的封閉,使得日本國民對軍隊和政府產生了盲目信心。核彈天降的前幾天,他們還在天真地誇讚敵人的堅韌:被我大帝國碾壓了這麼久,居然還能挺得住不投降?

報社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敵機都可以在本土撒傳單了,而且紙張質量還這麼好,說明什麼?說明禦敵于海外的防空網崩潰了啊!若是前線戰況明朗,怎會有此事?

一位名叫新名丈夫的記者憋不住了,他撰文批判當局,向國民揭露真相。結局是文章巧妙地繞過審查,並成功刊登在《朝日新聞》頭條上。但作為代價,激怒當局的他,被迫丟掉飯碗,發配充軍。

不得不說,此人大無畏的報道精神,實為吾輩媒體人之楷模。

五、司空見慣的轟炸

對1945年的日本人來說,盟軍轟炸就跟島國地震一樣稀鬆平常。針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轟炸開始於1945年4月2日。至戰爭結束,美國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共進行81次,出動戰機14569萬架次,投彈14萬噸。

3月和5月的東京大轟炸最為經典,直接把日本皇宮都燒掉了一大塊。天皇裕仁為保帝祚,只能匆忙地將皇太子明仁送到鄉下避難。可京城的百姓就沒那麼幸運了,3月的傷還沒治好,5月的李梅(美軍少將)又雙叒叕帶著燃燒彈過來探班了。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日本政府一邊安撫百姓,一邊封鎖消息。廣島和長崎遭受核爆之後,很多日本人都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兩地的通訊設備被炸得稀爛,死亡人數又在不斷上升。直到核輻射帶來的病變愈演愈烈,他們才意識到———這顆炸彈不簡單!

六、咎由自取的結果

只有工作才能獲得糧食配給,離開工廠就意味著餓死。當時的日本國民每天供給到的大米只有四兩多一點。強烈的飢餓感迫使他們留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對他們來說,被炸死也總比餓死好。

為了保障生產,《戰時緊急措置法》規定國民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離開所在地。美軍撒發的傳單不能看也不能拿,由憲兵統一銷毀,私藏者以通敵罪論處。

傳單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勸降,連坑帶騙消磨敵人的鬥志,內容自然是怎麼唬爛怎麼來(比如這兩張經典的「投降票」)。日本人連自己寫的傳單都信不過,又何況是美國人。

威力未知,日本民眾不怕,為何美國投原子彈前日本人無動於衷?

日本政府的這些舉措,直接堵死了國民接受警告進而安全疏散的可能。可以說,為了打一場無意義的戰爭而連累幾千萬國民的軍國主義者才是真正的殘忍。

美國的這兩顆原子彈,對日本人來說是恩大於仇。廣島長崎的兩聲核爆巨響,將日本統治者從「大東亞共榮」的幻夢中炸醒,又將日本人民從罪惡滔天的不歸之路中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