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每每教育子孫後代,都會引用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誠然,老人們的社會閱歷豐富,人生經驗也多,有很多時候他們的意見年輕人可以聽取。但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卻未必。
那個年代的人尤為重男輕女,認為男孩可以傳宗接代,女孩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因此生活中處處區別對待。
可是這麼做的後果會怎樣,到了晚年就都體現出來了。
75歲老人被塞進養老院,含淚控訴: 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張大爺的兒子上學的時候學習比較好,長大後也很有出息。本來以為可以沾兒子的光了。但是他兒子從來不主動給張大爺打電話,一年也最多回來一次。當他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卻只能找鄰居幫忙,自己的兒子離得太遠了,他從來沒有因此出現過。
後來在他不能照顧自己後直接將他送到養老院。他表示非常的羨慕隔壁的李大爺,因為隔壁的李大爺生了一個女兒。李大爺生病住院的時候都是女兒來照顧,平時女兒也經常來探望李大爺。
養老院別的老人都有孩子經常來看望他們,只有張大爺孤零零一個人,沒有孩子關心。張大爺經常經常眼含淚水,委屈地對身邊的人吐槽,說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要是他知道兒子這麼不孝順,當初說什麼也要生一個女兒。
因為生理因素的不同,女性在照顧人方面確實比男性要稍微細心耐心一點。但張大爺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孝心是不分男女的。不止張大爺的兒子,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孝順的。這都是父母教育不當的後果。
都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不孝順呢?
一, 父母本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很多父母對孩子實行棍棒教育。孩子犯了錯就打,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也打,從來不給他們解釋的機會。這導致親子關係並不融洽。等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也就沒有太多的感情。養老的時候就不願意多付出。
也有的父母對自己的父親就不孝順,他們打罵虐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即使不說話,但是會把這一幕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以後他們老了,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二 ,父母重男輕女
有些人思想陳舊,總覺得老了還是要指望兒子。生了一個女兒也不是很開心,還要繼續追生二胎兒子。等兒子出生後就會對女兒各種嫌棄和不公平對待。
從小教育女兒家裡的一切都是兒子的,自己不能爭,不能搶。凡事都要女兒讓著兒子。從小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和父母疏遠。
三 ,父母刻意的強調忍讓
很多父母生了二胎後不能一碗水端平,他們會要求大寶馬上變得懂事兒,讓他們凡事都要讓弟弟妹妹。他們經常會說讓著他點兒,他比你小這樣的話,特別傷大寶的心。這會讓大孩子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他們小時候可能沒有能力反抗。但他們會記在心裡,長大了也可能會報復父母。
父慈子孝,其樂融融。每一個孝順的孩子都有好的父母。在孩子小不懂事的時候,父母給了孩子很好的教育,這才讓孩子長大後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
那麼父母想要孩子孝順的話,應該怎麼教育呢?
一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些父母自對別人也不是很尊重,孩子也會模仿父母。孩子以後也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父母應該在細節上注意一下,平時父母給孩子東西的時候,要讓孩子說聲謝謝。孩子給父母東西的時候也對孩子說聲謝謝。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報父母的付出,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二, 和孩子友好和諧的相處
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爭吵,那隻會讓親子關係變差。當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父母要平心靜氣地跟孩子溝通,放下做家長的架子。
跟孩子做朋友,深度的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然後真誠地幫助他。這樣孩子和父母會建立信任關係,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也會更深,以後孩子會更孝順父母。
三 ,不要總是把孝順掛在嘴邊兒
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自己特別的辛苦,讓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好好的孝順自己。他們會逼著孩子許諾,但是這會讓孩子感到很煩。
其實孝順是用行動表示的,而不是用嘴巴。父母的良好言傳身教,才能培養出孝順孩子。
總結:
孩子不孝順,也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情上抓起。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孩子和平友好地相處。長大後孩子自然會孝順孝敬自己的父母。
孝敬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孩子養育大也是非常辛苦的,孩子也應該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肯定他們的付出,體諒他們的辛苦。父母子女關係和諧了,家庭關係才會更和諧。大家才會感到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