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行和福報
家是房,父母是梁。無梁不成房,無慈不成家。
父母,是每個人心底最柔阿軟的地方,是最值得驕傲的寶藏。 父母是我們的根,老話說:「不孝父母,拜佛無益。」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一、善待父母,才有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論何時,孝順的人才有福。
曾國藩在家書中談及治家之道,也認為家庭和睦興旺要「貴體孝道」。 佛說:「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 求神拜佛,不如好好孝敬父母。
《觀經四貼疏》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在饑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空缽而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
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問:「世尊,您乞到食物了嗎?」世尊說:「沒有。」比丘一聽,感到十分傷心,他賣掉自己的三衣,買了一碗齋飯,送給世尊。
世尊瞭解情況後,對他說:「出家人的三衣,極貴重。我領受了你的好意,但我卻消受不起這碗飯。」 比丘說:「您是三界的福田,您不能消受,還有誰能消受呢?」
世尊問道:「你有父母嗎?」比丘說:「有。」世尊說:「拿這飯供養你的父母吧。」比丘又問:「您都無法消受,我的父母怎麼有資格呢?」世尊說:「你的父母能消受。他們生育了你,對你有極重的恩。」
福報來自善行,人人都知道做好事就能積福,但善行無需刻意尋找。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行。 善待父母,一家和睦,自然能夠積福報,改變命運。 不能好好善待父母,家人間總是雞犬不寧,那家中再好風水也被破壞掉了。
二、善待父母,多些細心
孝敬父母,貴在細心。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兒女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出的對父母的在意。
山珍海味,不如做幾道父母愛吃的家常小菜;錢財物質,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處處留心,用心陪伴,把孝心化作行動,讓父母生活的舒心,才是真正的孝順。
曾國藩,稱得上大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他雖常年離家,與父母不在一處,但距離並未影響曾國藩盡孝。
不論是在進京路上還是在京為官期間,他都沒有耽誤給家中父母寫信,且信中的內容詳細到近乎瑣碎。
曾國藩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堂上各老人須一一分敘,以煩瑣為貴」。
話越細,事越細,越能瞭解到父母的情況。孝 敬父母要細心,從一言一行中觀察瞭解父母的內心真實想法。 孝敬父母要 瞭解父母的真正需求。真正的孝順就是,用你的細心讓父母過得舒心。
三、善待父母,多些耐心
不論多大年紀的父母,都需要當兒女的耐心對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後,更需要我們付出百倍耐心。
善待父母,面對父母的嘮叨不要煩躁,不要頂撞,要知道嘮叨的背後都是關心與經驗。
父母年紀大了,手腳不靈活了,思維不活躍了,面對他們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給他們解釋,要知道當你還是個孩子時,父母也是這樣對你的。
曾國藩一家都把「孝」看得很重。曾國藩的祖父年老患病,口不能言行動不便,曾國藩的父親在床前侍奉多年,沒有一點抱怨。
曾國藩的祖父每晚要起夜多次,曾國藩的父親都先將器皿放好,等父親好後,再過去收拾。父親的衣服髒了一點,也馬上換洗。
善待父母,要有耐心,不急躁,不煩躁。每個人都會長大,都會變成父母,每個父母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我們常說「老小孩」,當父母老成了你的孩子,請向他們當初對待你一樣,對他們多點耐心。
四、善待父母,多些用心
孝敬父母,除了細心、耐心還需要用心。孝順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是心貼心、心暖心。
古人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對父母的孝要竭盡所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孝順父母,不要為自己的不孝找藉口。
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說:「爾當體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盡些愛敬之心,常存休戚一體之念,無懷彼此歧視之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善待父母,要用心。只是懷揣這一顆孝心是不夠的,還要通過行動把你的孝心落到實處。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歲月從來無情,父母都會老去。
不知何時皺紋爬上了父母的臉,父母開始不再硬朗,拐棍成為日常。 別等成功之後,才發現你背後那雙自豪的眼睛已經消失,沒有人再為你鼓掌。
別說等自己條件好一點再盡孝,時間不等人,父母不需要多好的條件,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再忙也要陪陪他,再累也要跟他說說話。讓父母知道,他們一直在你心上。父母在,才是家。家和睦,人才有福。
善待父母,以細心、耐心、用心換父母順心、舒心、愜心。 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