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1500938.jpg (1200×626)

離開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事。儘管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想要尋求不老秘方,但終究是不可能的。離世面前,誰都沒有例外,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由於缺乏面對離世教育這一課,多數人對「離世」有著強烈的排斥和抗拒心理,不願接受離世的現實,這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也正是導致大家在面對親人離世時,或自己身體不適時容易失去理性,不知該如何選擇。

人生最後的日子,是要躺在醫院乖乖接受治療?還是享受剩餘時間,活得瀟灑自在呢?學思達教學法開創者、原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張輝誠,曾在著作中分享和母親的故事,讓不少人為之動容…他陪母親玩了20年,在媽媽臨終前,才明白了他「最後的母愛」!

「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據《幸福熟齡》報導,張輝誠的父親早逝,離世前就交代兒子:「你的母親再不懂事,終究是你的母親,你必得要好好照顧她一輩子。」遵從著爸爸的囑託,張輝誠細心照料媽媽,陪著她到處旅遊、玩遍各地,只是媽媽有各種慢性病,服用藥物已20年,腎功能早已退化衰弱,瀕臨洗腎邊緣…

「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圖片來源:cmoney

「她不想洗腎,又開開心心玩了兩年。」後來腎功能再下降後,醫生建議要趕緊治療,但母親在吃了利尿劑後,小腿積水順利排出,又開開心心地搭著公車跑去玩…直到她的身體撐不住,手開始抽筋抖動、晚上喘得難以入眠,這才開始她的洗腎歷程。

「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圖片來源:今週刊

媽媽走的那一天,張輝誠記得很清楚,那天午睡前她問兒子:「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想要回家。」聽到兒子的回答後,她開心問:「阿誠,你也來睏中晝,好否?」這次,她真的睡著了…卻沒醒來,護士見狀發覺不對,趕緊通知醫生!

醫生轉頭問張輝誠:「要不要進一步緊急治療?」深思之後,他釋然地說:「不要了,醫生不要了。讓我阿母好好睡覺,不要吵醒她了。」他最後把臉湊過去,讓媽媽親她一下,等到親人都陸續來到,便一個個向母親道別,

「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圖片來源:cmoney

張輝誠此時也才明白:「因為我們一起玩了整整20年,也許她知道接下來的頻繁洗腎,全家會一直受苦,她可以在自理又開心的情況下沉沉入睡,離開人間,不讓兒女操煩、受累。」

「最後的母愛」阿嬤「拒絕洗腎」攜子開心遊玩20年,睡夢中安然離開後兒突醒悟:媽媽的選擇都是為了我們

他也在心中默默和母親道別:「阿母,我已經跟我爸講,我爸會去接妳,他會好好照顧妳,妳不用緊張。再會囉,我的心肝阿母。」

離開,從來就不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世界最可怕的是溫情的缺失,滿目的冷漠,人性的淪落。有句老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病得時間久了,照顧的人變得不耐煩,原來不孝的更不孝,原來孝的也變得不孝了,這說的是子女對父母,其實在其他的親人關係中也一樣存在這個問題,比如久病夫妻離心,更不要說其他的親屬關係,也許唯一的例外是父母對子女,正所謂愛的埠向下,做父母的永遠對子女不會心存任何的私心雜念、不會有任何的不耐煩,最無怨無悔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當然,也有偶爾的個別例外。

當生命進入以周計、以天計、以時計的階段,與其徒勞折騰,不如接受現實,及時將重點由積極治療轉變到日常護理和心理關愛上,這無論對病人還是家屬都極其有利。

讓生命有尊嚴地離去,這方面,我們還做得遠遠不夠。